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阳奉阴违的意思(强词夺理的意思)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7月25日 20:06 137 admin

点击上方 “北外青少英语”订阅!

北外青少英语微信公众号近期将推出程少峰老师的系列文字学知识介绍“文字一得”,敬请关注。

说“奉”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奉送”这个词,例如“奉送流量”“低价奉送”“超级大奉送”等,而且多半来自广告。商品时代,顾客至上,“奉送”一词颇能体现商家的良苦用心。“奉送”和一般的“赠送”有所不同,更多了一分恭敬在里面。那么,这种恭敬的意味究竟从何而来呢?这还要从“奉”字说起。

“奉”是个形声字,这个字可以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丰”,用来提示它的读音;中间两侧是左右两只手,合起来称为“廾(gōng)”,表示和双手的动作有关;它的下面是一个“手”字,也表示和手部的动作有关。三者合在一起,最初表示“恭敬地用两只手捧着”,是“捧”字的本来写法。沿着这个字形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奉”字下面的“手”是后来加上去的。而且最初“奉”字上面双手所持的东西并不是“丰”,而是“玉”。这样一来,就和“弄”字混同了。于是将上面改造为“丰”,并逐渐具有了提示读音的作用,又在下面增加了一个“手”,这就成了“奉”字小篆里的写法。

展开全文

不过,“奉”字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我们今天看到的“奉”字,在小篆之后又经历了相当剧烈的变化。从小篆变成隶书之后,“奉”字中间的“廾”和上面的“丰”粘合在一起,成了“”,下面的“手”也变成了两横一竖。这样一来,起初文字里所包含的读音信息和意义信息都变得无从解释了。类似地,春字的上面是“艸”和“屯”两部分粘合的结果;舂字上面是“廾”和“午”两部分粘合的结果;泰字上面的“大”最初提示读音,“廾”和“大”两部分后来也粘合在一起。变成隶书之后,它们统一都变成了“”这个字形。

物品的呈送递接,是人与人交往的窗口,自然也是展现礼仪的重要方面。我们给长辈递接东西,通常要双手奉上,以示尊重。在这个意义上,后来都写作“捧”。“捧着”这个动作,表现出内心谨慎,唯恐有失,自然也就隐含了重视的程度。可以想象一下,父母赠送生日礼物,或者老师颁发奖品的时候,我们双手接过的场景。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捧”的东西往往是双手能够拿住的,而且要么易碎、易漏,要么被我们视为珍宝。像“捧杯”“捧枣”“捧土”“捧水”等,其中的谨慎来自易碎或易漏,唯恐有失;而“捧奖状”“捧礼物”,其中的谨慎则来自珍视和恭敬。双手托着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称作“捧”,例如成语里面的“捧腹大笑”“西施捧心”等。此外,有点比喻色彩的“众星捧月”,已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把某歌星捧红了”这样的意思非常接近了。

不论是“捧”还是“奉”,都是一种双向动作:可以是接受,也可以是给予。中国历来崇尚谦敬和内敛,所以我们接受的时候是“敬受”,给予的时候是“敬呈”“敬献”,始终把自己放在低位。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如此,整个社会也就容易和谐了。据说现在日本家庭里面,夫妻吵架的时候仍必须使用敬辞。这样的吵架,相信一定不会持续太久。

面对别人的给予,“奉”有“接受”的意思。这个意义上,“奉”指的是接受一种抽象的事物,因为具体的事物往往写作“捧”。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面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里面的“奉命”就是接受上级的命令。与此类似,接受别人的教诲称作“奉教”,接受皇帝的旨意称作“奉旨”。

阳奉阴违的意思(强词夺理的意思)

手里捧的东西也可以是主动给别人的。在这个意义上,“奉”就是“给予”的意思。《左传》里有个“蹇叔哭师”的典故。秦国曾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并在城濮之战中出兵相助晋国,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因此两国结盟,称“秦晋之好”。后来随着国力的增强,秦穆公有了挥师东进的想法。公元前630年,秦晋围郑。郑文公派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保全郑国,而将其变为秦的附庸。晋文公对此颇有微词:晋国不仅一无所获,而且让强秦的势力距自己更近一步。但碍于之前的恩惠,只得隐忍。两年后,秦穆公计划再次伐郑,并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认为千里奔袭必然师劳力竭,兴师动众又让对方有所防备,所以不同意出兵。但秦穆公主意已定,坚持伐郑。蹇叔送别将赴前线的儿子,泪流满面,料定他此番有去无回。果然,郑国早有防备,秦军被迫中途放弃伐郑,灭掉滑国而还。晋国的大将原轸认为这是一个偷袭秦军的良机,于是进言道:“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晋襄公同意了此次军事行动。秦军行至崤地,遭遇晋军伏击,全军覆没。故事里的“天奉我也”,指的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大好时机。

“进献”是一种下对上的“给予”。《周礼》里面的“祀五帝,奉牛牲”,就是祭祀五帝的时候,要进献牛作为牺牲。《史记》里面,刘邦从鸿门宴脱身之后,让张良留谢。张良说:“沛公不胜杯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里边的“献”和“奉”对举,都是“进献”的意思。因为进献的对象是尊者、祖先或神灵,所以态度会非常恭敬,因此“奉”又有了“信奉”“尊奉”的意思。“阳奉阴违”就是表面尊奉,暗中违反;“奉若神明”就是像神灵一样地尊奉它;“奉若圭臬(niè)”就是把它信奉为准则。“圭臬”最初指的是用来测日影和土地的仪器,后来引申为准则。类似地,还有“奉为至宝”“奉为楷模”等。

如果“给予”的对象是老人,我们称之为“奉养”,也就是供养、赡养的意思。从“奉养”老人又可以引申出“侍奉”“侍候”的意思。“给予”财物的用度,也可称作“奉”。《孙子兵法》里面说:“车甲之奉,日费千金。”“车甲之奉”,就是“车辆兵甲的用度”。供给官吏的用度叫作“奉禄”,后来写作“俸禄”。因此,“俸”是由“奉”字分化出来的。前面我们说过,“奉”字无论是表示接受还是给予,都有恭敬的态度包含在内。所以“奉”后来就发展为一种敬辞。例如“奉劝”“奉告”“奉送”“奉陪”等。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文字一得”,

作者程少峰,

北外青少英语经授权转载。

作者简介

程少峰

现任教于北京景山学校。文字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曾先后在《古汉语研究》《中国语言学》《说文学研究》《文字学论丛》《国学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文字学和国学经典的推广和普及。少峰老师的“文字一得”,旨在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字学,使之既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又有亲切、活泼的形式,更好地与北外青少的小学员和家长们共同分享、探讨。

文字、音韵、训诂合称小学,不通小学则国学学习没有根基。故清朝张之洞曾言:“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史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

近世章太炎、鲁迅等都有渊深的小学功夫。对于今天的孩子而言,不明文字学等知识,在学校学习文言诗文就只能靠死记硬背,苦不堪言,反之则左右逢源,理解记忆皆能高人一筹,对克服文言难关,奠定国学根基多有帮助!

——王海兴老师

推荐阅读

北外青少英语

阳奉阴违的意思(强词夺理的意思)

有规划 有未来

Come Here Go Further

免费服务热线:400-000-779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国学课程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