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中国的基尼系数(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7月26日 10:57 160 admin

田卫民

中国的基尼系数(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 河北保定 071051)

摘 要:本文利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较为完整地计算出了全国27个省级区域1995-2010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参数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分布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分析了1995-2010年各省级区域城镇、农村和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特征。我国省级区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明显的聚集性、区域性特点,并且总体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逐步升高的态势。以收入水平和基尼系数对省级区域增长与分配状况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了区域性特征,与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基本一致,收入分配与收入水平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恶化的态势。

关键词:基尼系数;分布密度函数;收入水平;收入分配

JEL Codes:D63, E25, R12

一、引言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革,一方面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格局从低收入经济逐渐过渡到中等收入经济。在这一“双重过渡”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1993年突破国际警戒线后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如何解释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吸引着众多学者为此做出努力,出现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大多从经济增长、体制变革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虽然关于中国居民总体收入差别的研究汗牛充栋,但由于方法和资料的限制,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有数据基础、连续的统计测算并不多见。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最早进行系统且规范研究并给出时间序列数据的是陈宗胜(1994,2002),早在80年代末他就利用“分层加权法”测算了1981-1988中国居民的人口—收入基尼系数、家户—收入基尼系数以及其他收入口径的基尼系数,2002年他进一步测算了1988-1999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但由于测算数据来源不同,两次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向书坚(1998)利用“分组加权法”计算了1981-1995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但他未能说明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钱敏泽(2002)将非等分户组化成等分户组,并设定了一系列假定条件,利用等分法计算了我国1982-2001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

展开全文

上述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测算仅仅局限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而没有涉及到省级区域居民收入差距。陈昌兵(2007)利用非等分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首次较为完整地测算出全国21个省(市、区)1995-2004年城镇、农村和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并利用分布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分析了1995-2004年各地区城镇、农村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变化特征。段景辉、陈建宝(2010)利用《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2004年)的有关家庭收入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分布函数法测算了2004年23个省(市、区)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农村和城乡居民收入混合基尼系数。

本文将依据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的比值,推断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运用此公式测算1995-2010年各省级区域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然后运用分组加权法计算1995-2010年各省(市、区)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提供1995-2010年省级区域计算口径一致的完整的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布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分析省级区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动态变动趋势,并分析省级区域基尼系数的区域性特征,为准确把握我国省级区域的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趋势提供基础。

二、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

基尼系数描述的是按人口分布所形成的收入平均差距对收入总体期望值偏离的相对程度,它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较为客观和直观地反映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警和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是国际公认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权威指标。如果将人口分成N个等分组,即每组人口占总体的比重相

相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分布中心快速向右移动,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分布中心缓慢向右移动,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函数由单峰发散向双峰收敛变动,峰值不断增长。

四、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区域特征

图4是根据表3中各省(市、区)2010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按数值大小填充颜色的中国地图。由图可知,我国省级区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明显的聚集性、区域性特点,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聚集和梯次过度趋势,并且总体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逐步升高的态势。

四个中央直辖市中,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城市化水平高(2010年均在80%以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总体的居民收入差距贡献不大,因此三市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均在0.3以下,收入分配比较平均。与北京、天津、上海相比,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为53.02%),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总体的居民收入差距贡献大,自2000年起一直高于国际警戒线并波动增长,最大值为0.4474(2002年),2010年为0.4003。

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和湖北,这10个省2010

地区;除四川外,西部地区均处于D区;除山西、湖南外,中部地区均处于中间区域,其中内蒙古处于C区,其他省均在B区。东部地区的广东在C区,河北在B区,广西在D区。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根据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的比值推导出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利用该公式较为完整地计算了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农村以及总体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区)的三种口径的基尼系数均不断扩大,尤其是1995-2005年,三种口径的基尼系数均快速扩大,2006年之后,三种口径的基尼系数均在高水平状态下增长趋缓,并且2010年比2009年有微弱的回落,这意味着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已经来临。

我国省级区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明显的聚集性、区域性特点,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呈聚集和梯次过度趋势,并且总体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逐步升高的态势。而收入水平与基尼系数的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了区域性特征,与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基本一致,收入分配与收入水平总体上出现由东向西逐步恶化的态势。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并将居民收入分配由全国总体性的研究拓展到省级区域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由于数据资料缺乏,基尼系数的计算尚不能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同时,适合城乡居民收入存在重叠现象的分组加权法的技术难题尚未突破,也未能考虑非法非正常收入以及隐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均导致了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低估。这些不足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 Cao, Zijian, Hongmei He, and Wei Wei. 2008. “The Calculation of Gini Coefficien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n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4): 102-6.

[2] Chen, Changbing. 2007. “Calculation of Various Gini Coefficient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Analysis Using the Nonparametric Mode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1): 133-42.

[3] Chen, Zongsheng. 1994. Income Distribu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Shanghai: Sanlian Publishing House, Shanghai People’s Press.

[4] ——. 2002.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s China Undergone Polarization?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5] Cheng, Yonghong. 2007. “China’s Overall Gini Coefficient and Its Decomposition by Rural and Urban Area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4): 45-60.

[7] Dong, Jing, and Zinai Li. 2004. “Amendments to the Urban and Rural Weighted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5): 120-3

[8] Duan, Jinghui, and Jianbao Chen. 2010. “Estimate the Regional Gini Coefficient and Its Urban-rural Decomposition Based on Household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1): 100-22.

[9] Hu, Zuguang. 2004. “A Study of the Best Theoretical Value of Gini Coefficient and Its Concise Calculation Formula.”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9): 60-9.

[11] Liu, Ying. 2008. 50 Years of Urban and Rural Great Changes-The Consumption Record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Ningxia. Yinchuan: Ningxia People’s Press.

[13] Qian, Minze. 2002. “Gini Coefficient Based on Chinese Existing System.”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11): 5-10.

[16] Xiang, Shujian. 1998. “Estimate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1): 75-80.

[17] Xu, Yingmei, and Xuexin Zhang. 2011. “Estimation of Gini Coefficient Warning Level of China.” Statistical Research, 28 (1): 80-83.

[18] Yang, Guotao. 2009. The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hina’s Western Rural Poverty. Beijing: 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ess.

中国的基尼系数(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