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巴格达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巴格达是什么地方的首都)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7月27日 14:24 194 admin

《伊本·白图泰游记》是一本「志」,讲述14世纪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如同马可波罗、哥伦布一样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游历记录。他详实的记录了行走路线,拜访每个地方的素丹,记下他们的名字,并感受当地节日、文化、参观建筑等。

伊本·白图泰画像

伊本·白图泰,1304年生于摩洛哥丹吉尔一个柏柏尔人家庭,1324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中国元朝时期),从丹吉尔出发去麦加朝觐天房。

位于丹吉尔的纪念碑

前后三次长途旅行,行经44个国家。他住在丹吉尔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里的一间不超过10平米的屋子。在房间里有一座棺椁,里面并没有伊本·白图泰的真身,只是用于对他的祭奠。当地人常来这里礼拜。

巴格达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巴格达是什么地方的首都)

展开全文

伊本·白图泰游记路线

《伊本·白图泰游记》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伊本·白图泰的中东之旅,下册是印度与中国之旅。本文旨在还原伊本·白图泰的中东之旅,主要有以下六段旅程:

第一段:北非

第二段:巴勒斯坦至叙利亚

第三段:沙特麦加

第四段:伊拉克、伊朗

第五段:红海、阿拉伯湾、波斯湾海上行

第六段:土耳其经中亚至印度

伊本·白图泰的旅行原本是朝觐之旅,在中东旅行的部分,他前后三次抵达麦加朝觐,而后进入印度担任卡迪(法官),后因受猜忌决定离开印度,前往东南亚和中国的行程。伊本·白图泰在中国时,对当代穆斯林生活做了详细的考察,然后返回故乡摩洛哥。

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每个抵达的地点笔者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但在这套手绘地图中,笔者只描述了重点的地方供大家了解,同时做一些建筑的简单绘图,用以了解地区的建筑风格。

第一段:北非

从摩洛哥丹吉尔出发,经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抵达埃及。

绝大部分人对非洲的理解是贫穷和落后,到处充斥着垃圾的难民营、疟疾、没有安全饮用水等,在非洲的许多国家确实如此,但是阿尔及利亚特莱姆森和首都阿尔及尔却不是这样。

特莱姆森

特莱姆森是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城市,拥有阿尔及利亚70%的历史文化遗产,由阿里·本·优素福哈里发建于1136的大清真寺(Grande Mosquee),可以在阿尔及利亚的邮票上见到。阿尔及尔的旧城区称为「卡斯巴哈」。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麦地那)的古城,也是地中海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历史非常悠久,旧城麦地那保留了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因其古城堡和大清真寺而出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区充满艺术感的阿拉伯风格壁画。

突尼斯城东北部的蓝白小镇Sidi Bou Said(小圣托里尼),镇上房屋融合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与阿拉伯的建筑风格,看着满眼蓝白交错映衬在地中海光辉下,嗅着薄荷茶淡淡的甜味,望着小镇街道中不时穿梭着向你推销花毯的阿拉伯孩童,这里就像阿拉伯版的圣托里尼。

Sidi Bou Said

伊本白图泰从突尼斯穿越利比亚,进入埃及的第一站是亚历山大城,而后抵达达曼胡尔–杜姆亚特(也叫达米埃塔)-- 法来司库城(猜测谐音:法古斯)-- 开罗(米素尔)。埃及的每一座城市都是历史名城,拥有不同时期的建筑,拥有每一时期的建筑典范。埃及的许多伊斯兰建筑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伊本·白图泰每抵达一个地方,便住在当地的宗教中心或传道社内(道堂),他围绕着伊斯兰文化描述每一座城市。

第二段:巴勒斯坦至叙利亚

摩洛哥老人塔兹先生说:朝觐并不是一次到麦加的旅途,朝觐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看到第二段行程,首先是对地理位置的了解。

伊本·白图泰离开开罗,经过沙漠进入亚洲,第一站是加沙城。初看地图很难分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到底是怎样分割的。但大部分地图表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书中的加沙城,我推测应该是加沙地带(Gaza Strip)。

加沙地带

因国土之战,而使得加沙地带犹如克什米尔地区般动乱频频。加沙地带主要由巴勒斯坦人聚居。战火连连,以巴纷争持续数十年。然而在远古时期,加沙地带是人类最早用火遗址的所在地。

现如今的加沙

打开百度图片,见到加沙地带(Gaza Strip)的照片,多以战乱、爆炸、哭泣、死亡为主。但是在伊本白图泰时期的加沙城却是这样的:「城区宽大,房屋栉比,街市美观,寺院众多。该城原有城墙,有一座美丽的清真大寺。」

而后伊本·白图泰经过希伯伦、伯利恒、古德斯城(现如今的耶路撒冷)、马拉城、纳布卢斯进入黎巴嫩,并穿越黎巴嫩进入叙利亚抵达大马士革。大马士革是世界有人类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之一,历史上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首都。

大马士革城区

大马士革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旧城之间以拜拉达河为界,旧城区在河的东岸,新城区在河的西岸。旧城区至今还保存着古罗马和阿拉伯帝国时期的许多名胜古迹,堪称「古迹之城」。

大马士革最著名的是大马士革清真寺,也称为倭马亚清真寺(Umayyad Mosque),被认为是世界第四大清真寺。

倭马亚清真寺

伊本·白图泰非常详细的记录了这座清真寺:「大寺东西长为二百步,南北宽为一百三十五步。五色玻璃窗七十四个,从东至西的石板路呈长方形,路共三道,各宽十八步。铅制飞鹰拱北建立在五十四根石柱上,石柱之间,隔着四根石灰柱,六根镶嵌着各色大理石的大理石柱,上面刻绘着壁龛等,柱上架着铅拱北,他们把清真寺比作飞鹰,拱北是鹰首,这真是世界奇迹之一。从四面来的人都能看到插入云霄的拱北,高出一切建筑。寺内天井的东、西、北三面都是石板路,每条路宽十步,共有石柱三十三根,灰柱十四根,天井宽一百步,真是一座最美最好的建筑。」

伊本·白图泰在1325年10月初随朝觐团离开大马士革,前往沙特麦加朝觐。

第三段:沙特麦加

伊本·白图泰离开大马士革以后,一路朝向麦加前进,进入沙特境内的塔布克。沙特至今仍不是旅游国家,不开放旅游签证。沙特目前只有商务签、工作签和朝觐签。特别是麦加,非穆斯林不得进入,记者也不允许进入。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人口密度很高。大部分长住麦加的人都住在旧城区,其中有许多人从事当地名为「朝觐工业」的行业。麦加拥有世界山最大的清真寺,称作禁寺。

麦加

禁寺环绕着克尔白,是穆斯林认为地球上最神圣的地方。麦加的拱门,形状像一本打开的古兰经,标志着禁地的起点。

抵达麦加禁寺,伊本白图泰对禁寺的大门、克尔白天房、黑石(也称玄石)、渗渗泉、先知伊卜拉欣时期的立足处,以及麦加人礼拜的习俗和各伊玛目的方位都做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在斋月,禁寺内人们分列成队,由各伊玛目率领,即沙斐仪派、哈乃斐派、罕百里派、栽德派(这是什叶派的主要支派之一)。而马立克派围坐在四位朗诵者的周围,听他们交替朗读《古兰经》,并燃起灯烛。

禁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诵经、礼拜,声震全寺,也激发情感,使人落泪。沙斐仪派的习俗是礼完间息拜(十二拜)后【斋月内每晚礼二十拜名间息拜,即四拜一息】,伊玛目帅众巡礼。七周既完,便击鞭作响,表示再去礼拜,礼两拜后,再巡礼七周,这样一直礼足另外二十拜,以后再拜偶数拜和奇数拜,才行散去。」(摘自《伊本·白图泰游记》内容)

第四段:伊拉克、伊朗

伊本·白图泰于1325年12月20日朝觐完毕后离开麦加,继续了他的游历之路。他从麦加行至伊拉克,而后进入伊朗,再回到伊拉克,随着伊拉克的朝觐团于1327年再次抵达麦加。

从麦加至伊拉克的这一条路,完全摸不到线路的地名。其中能查到的地名只有纳季德。纳季德,也称内志,高原名。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又称中央高原。北、东、南三面分别为大内夫得沙漠、代赫纳沙漠(小内夫得沙漠)与鲁卜哈利沙漠。

从沙特进入伊拉克,经过大小城镇,抵达巴士拉城(Basra),伊本·白图泰见到一座堡垒形的高大建筑。这是阿里·本·艾比·塔里卜清真寺。巴士拉城幅员辽阔,这座清真寺原来位于城的正中央。

巴士拉古迹

这是一座极美的寺,寺内庭院十分宽敞,铺着红石子,寺内存有奥斯曼遭杀害时正在阅读的《古兰经》,变色的血迹就在写有下面这段话的一页上:「安拉将从他们上保护你。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古兰经第二章第137节)」这座清真寺在海湾战争中被摧毁,现在仅存遗址。

伊本·白图泰并没有向北返,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而是先进入伊朗境。这是因为伊本·白图泰的旅行习惯是尽可能的不走已走过的路,一位巴士底人劝他先去卢尔地区(伊朗胡齐斯坦),经波斯伊拉克(系指现在的伊拉克东部、伊朗西部地区),再去阿拉伯伊拉克。

巴士拉位于伊拉克和伊朗的边境,伊本·白图泰由此进入伊朗。抵达伊斯法罕。书中说:「是一座宽大而美丽的城池,但现在已大部颓废。因为当地的正统派和拉菲德派之间的屡次变乱所致,此种变乱至今尚未平息。」而今,伊斯法罕被认为是波斯的珍珠,著名且震撼的伊玛目广场始建于1612年,所以伊本·白图泰时期并没有机会见到如今繁华美丽的伊斯法罕。

从伊斯法罕经过亚兹德哈斯(并不是亚兹德,亚兹德在亚兹德哈斯特的东边)抵达设拉子,从设拉子南下直至胡韦泽,而后返回伊拉克。

至此,伊本·白图泰二进伊拉克抵达库法(Kufa)。库法作为历史名城,有一种字体叫做「库法体」。广泛用于书写《古兰经》、清真寺建筑装饰、宫廷文献和雕刻碑文,打印钱币以及向邻国及各部落致书、缔约等。到阿拔斯王朝时期,库法体达到鼎盛时期。

库法大清真寺

从库法一路前往巴格达,并继续向西北方向抵达摩苏尔城。摩苏尔作为亚述古城拥有许多古迹,但经过历代的战争和现代世界的恐怖袭击,许多古迹均被破坏。

了解到的摩苏尔的古迹,无法与伊本·白图泰提到的内容进行核实,因为伊本·白图泰的书中,虽然列出了4个清真寺,却没有提及他们的名字。

摩苏尔位置

这些分别是:建于1172年的凯比尔清真大寺,以寺内奇特的「斜塔」而闻名,塔高52米,建在花岗岩正方平台上,塔身用青砖砌成圆柱形,雕有各种花纹,从中部到塔顶呈倾斜状态,美丽壮观。

艾玛韦德清真寺是该城最早的清真寺,系阿拉伯将领欧格白所建,现只余1座尖塔。

建于12世纪的穆贾希迪清真寺,以其优雅的拱顶而著名。

古先知优努斯清真寺,建于俯瞰尼尼微的小丘上,相传为古先知优努斯的葬地,这个清真寺伊本·白图泰有明确的记载。卡拉·塞拉尔(意为「黑宫」),为13世纪素丹巴德鲁丁·卢努所建的宫殿,今仅余残迹。

伊本·白图泰从继续抵达伊拉克马尔丁城后才返回巴格达,参加当地的朝觐团再次前往麦加。朝觐完毕后,他留在麦加休整了一年。并于1328年离开,前往也门与东非。

第五段:红海、阿拉伯湾、波斯湾海上行

这一段行程,伊本白图泰主要沿海穿越了许多国家的海岸线。从沙特到北非的苏丹国、也门、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阿曼、伊朗、巴林、返回沙特麦加。

在也门,萨那古城是一座非常有特点的城市。伊本·白图泰这样描述:「城区辽阔,建筑美丽,所有的建筑物皆用砖灰修建。萨那城在午后总是大雨倾盆,因此城内全是石板铺路,降雨把街巷冲洗得干净。萨那清真大寺,是一座极美的寺院,寺内有一位先知的坟。」

萨那城

这座清真寺名曰Jami’a Kabir fi Sana,建于630年左右。后经历不断的扩建和重修,得以保存至今。大寺共有12扇大门,并设有经学院,为也门地区什叶派支系栽德派的宗教中心。1972年,维修大寺西墙时发现了3万页的《古兰经》手抄稿,分别写在羊皮或者古纸上,堪称伊斯兰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萨那的建筑十分特别,每一座建筑的窗子都非常醒目,粉刷上耀眼的白色,点缀着褐色的石墙,成为经典的、独一无二的传统人类活动文化遗产。住宅的层数代表着房主的身份,身份越高,层数越多,最高的住宅有9层。窗户的上半部为圆拱形,用窗棱装饰出各种图案,镶嵌彩色玻璃。楼顶是平台,用来晒衣服、远望城市。萨那古城建于7世纪,在11世纪城内有有106座清真寺。

从也门的亚丁湾海行抵达泽拉城,泽拉城为索马里的滨海城市,自伊本白图泰时期,这里就肮脏无比。书中这样描述:「该城之肮脏,实属世界之最。其荒凉、其臭气亦皆如此。其所以臭气熏人皆由于遍地鱼腥,处处屠宰骆驼的血粪所致。我至该城后,宁可呆在有风险的海边,不愿意进城寄宿。后来海行十五夜抵达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拥有许多骆驼,据说是世界上唯一骆驼比人还多的地方。伊本白图泰描述每天摩加迪沙宰杀百峰骆驼。城里建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约150多座,现在保留着的最古老的清真寺叫法克拉德亚丁清真寺,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但据说已经被砸毁了。

摩加迪沙

从1990年开始索马里一直不太平,直到2013年通过《侣行》纪录片见到索马里的实景,那里还处于无政府状态,人们还持枪走在大街上。第一次见到难民营就是在摩加迪沙。难民营仿佛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人们住在用编织袋或者破布覆盖的小屋里,接踵而至,更有甚者只有像鸟笼子一样的木条围成可容纳两人睡觉的圆环,连覆盖物都没有。

从索马里直到坦桑尼亚后返回前往阿曼,最终进入沙特。卡提夫,在谷歌地图上称为盖提夫,是沙特达曼北方的一个城镇。伊本白图泰描述这座城镇里的人都是激进的拉斐德派。而后于伊历732年(公元1331年)再一次抵达麦加进行了第三次朝觐。

第六段:土耳其经中亚至印度

朝觐后,伊本白图泰来到距离麦加不远的城市吉达,本来想航海去也门、印度,但都未能如愿,他在吉达住了40天,而后搭船前往也门,但登船后他对这条船的情况并不满意,于是下船。幸亏下船了,那条船在海上沉船了,只有十余人跳上小船逃生,其余人全部葬身海底。

伊本白图泰从吉达出发,航海再次抵达代瓦伊尔角,而后路路穿越,9天后抵达埃及的安扎卜,他乘船海行十日抵达土耳其的阿拉尼亚,并在土耳其展开了全境游历。

从土耳其的海滨城市锡诺普向东进入突厥人地区。这部分的地名无法查阅,但在书中,伊本•白图泰提在毕史·代额的营地见到伟大的苏丹穆·乌兹别克·汗。书中的布洛阿尔城为现如今的喀山附近,这就说明伊本白图泰离开土耳其北上,经过格鲁吉亚进入到了俄罗斯。而后伊本白图泰陪同苏丹乌兹别克·汗的一位哈同(妃子的含义)贝叶珑前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伊本·白图泰第一次前往土耳其并没有抵达伊斯坦布尔,当时旧称君士坦丁堡。他在书中专门有一章节提到了「大教堂」,名曰阿亚苏菲亚,说的便是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巴格达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巴格达是什么地方的首都)

阿亚苏菲亚教堂

伊本白图泰在游遍全城之后,也即将离开伊斯坦布尔。哈同派军官护送伊本白图泰直至边境。从此,伊本白图泰进入荒原,而后经过塞拉城抵达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旧译「火寻」,是一个位于今日中亚西部的地理区域,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

伊本白图泰经过花拉子模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而后进入撒马尔罕,再到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的交界处铁尔梅兹。土耳其的清真寺建筑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清真寺建筑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进入阿富汗,穿越阿富汗全境进入伊朗的马什哈德,马什哈德80公里处的内沙布尔是呼罗珊四大重镇之一,人称小大马士革。伊本白图泰从内沙布尔向东返回现今阿富汗的昆都士和巴格兰省。

从这里前往加兹尼,期间经过兴都库什山,抵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喀布尔在伊本白图泰时期也是多灾多难。书中说「过去原是一座大城,现在只有一个村庄。这里有山谷天仙,居民强悍,多数以劫路为业。」

从喀布尔来到舍史耐阿尔,突厥人地区的最后关卡。从此进入十五日行程的大荒原,这荒原只有在这一季度内通行,其他时间会刮起致死的毒风,人死后四肢肿胀腐烂。感谢安拉,在伊历734年1月初(公元1333年12月末),伊本白图泰的旅队平安抵达旁遮普河,进入印度。至此,《伊本·白图泰游记》的上册全部完成。

后记:上册,从2016年9月10日开始阅读,中间暂停过一段时间,终于在2016年12月4日完成了上册的阅读,并对沿途的所有地方进行了研究和考证,而后通过手绘地图来把上册全部串联起来,这真是一件艰难但是有趣的事情。虽然过程中并没有对许多历史做较为深入的展开,但此篇本意也是先框架性的了解中东国家,而后在深入理解。可是,仅随伊本·白图泰走马观花的行程,就已经带来了如此的心灵震撼。这真是一场阅读中的游历!

今日主笔 杜鋆卿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