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微博热评号购买文章正文

同比计算器(同比环比计算器)

微博热评号购买 2022年07月27日 20:48 184 admin

业绩连续计算

在IPO过程中,经常有公司整体改制,这就涉及业绩连续计算的问题,主板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即使创业板也规定最近两年内上述内容没有变化。

对同一公司控制权人下相同、类似或相关业务的重组,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不视为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但需掌握规模和时机,不同规模的重组则有运行年限及信息披露的要求。

【案 例】

如某公司创业板被否决案例: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第一大股东A信托公司持有公司32.532%股份,2008年10月8日,经某市国资委有关批复批准同意,A信托与B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A信托将其持有的公司32.532%股权悉数转让给同为某市国资委控制的B集团。转让前后控股股东的性质不完全一致。同时,A信托以信托业务为主,B集团以实业股权投资为主,二者的经营方针有所区别。另外,2009年1月,本次控股股东发生变更后,B集团提名了两位董事和两名监事,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发生了变化。发审委认为企业本次控股股东的变更导致了实际控制人变更。

2016年1月29日,“证监会问答”表示:业绩下滑,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就不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质性障碍。

这一表态意味着:当前经济形势下,部分拟IPO企业业绩下滑,但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充分披露,依然可以IPO。

一、证监会问答相关内容

问:有观点指出,新规下IPO过会越来越容易,实施注册制之后投资风险或将增加。对此,监管部门如何评价?

答:这一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希望监管机关为投资者决策“背书”的看法。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企业自身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业绩出现波动并不意外。长期以来,对于发行企业报告期内业绩下滑问题,证监会主要坚持如下监管原则:一是关注业绩下滑是否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二是关注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否充分披露,风险是否充分揭示。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就不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质性障碍。实施注册制后,更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注册审核重在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必要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会对发行人股票的价值和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断发行人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认真关注分析披露的业绩下滑原因,充分考虑披露揭示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更有利于避免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

二、发行条件中关于业绩的规定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15修正)》

第二十六条发行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二)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三)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四)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五)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2015修正)》

第十一条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二)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三)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二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四)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三、证券法关于发行条件的规定

《证券法》

第五十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对于发行企业报告期内业绩下滑问题,证监会主要坚持如下监管原则:一是关注业绩下滑是否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二是关注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否充分披露,风险是否充分揭示。

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企业自身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业绩出现波动并不意外。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就不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质性障碍。实施注册制后,更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注册审核重在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必要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会对发行人股票的价值和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断发行人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认真关注分析披露的业绩下滑原因,充分考虑披露揭示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更有利于避免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

三、蓝思科技上市前夕业绩下滑近五成 来自三星等大客户收入同比锐减15亿元一位湘股首富或许很快就会诞生。2015年1月30日晚间,证监会网站显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思科技”)在创业板发审会中顺利过会。如无意外,蓝思科技顺利登陆A股市场后,股权高度集中的周群飞夫妇将成为湘股首富。

然而,在这场“造富”过程中,许多投资者也关注到一些有待厘清的问题。比如,蓝思科技业务模式中,存在着“客户集中度高、供应商集中度高、股权集中度高”的异常现象,上市后要如何防范其所带来的风险?再如,尽管2013年其他同类企业大幅亏损,蓝思科技2013年的净利润却反而高达24亿元之多。其中,从毛利率来看,相比于2013年行业15.5%的综合毛利率平均值,蓝思科技32%的毛利率水平要高出一倍,这是为什么?又如,2014年上半年公司负债增长了11亿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上市前夕净利润下滑47%

尽管蓝思科技2013年凭借着超出行业综合毛利率平均值近一倍的毛利率(32%)在2013年实现了高达24亿元的净利润,但这一状况在2014年未能持续。

据蓝思科技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20亿元、24.4亿元及5.12亿元。

从这组数据来看,蓝思科技在2011年~2013年间净利润稳步攀升,然而到了2014年上半年形势却急转直下,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2013 年同期下降2.65%,净利润较2013 年同期下降47%。如果按照蓝思科技招股书“由于公司所处行业收入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上半年收入占全年比例约在40%左右”进行计算的话,蓝思科技2014年净利润也就在13亿元左右,相对2013年度同样会出现约50%左右的跌幅。

蓝思科技净利润为何会在连续3年稳步增长后突然变脸?据蓝思科技招股书称,“2014 年上半年由于研发支出的大幅增加和管理人员薪酬支出的增加,管理费用率大幅上升,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

查阅了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中,2013年度蓝思科技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9亿元、9.5亿元和1.6亿元;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0.8亿元、7.2亿元和0.35亿元。两者对比,2014年上半年蓝思科技高达7.2亿元的管理费用确实非常突出。

对于研发支出,蓝思科技在招股书里称,“2011 年~2014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5亿元、3.6亿元、4.6亿元和4.1亿元。”但为什么蓝思科技会在2014年上半年发生如此大笔的研发支出?公司方面并未给出合理解释。

联想到“周群飞和郑俊龙夫妇合计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蓝思科技发行前99.09%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是否也意味着周群飞夫妇可以利用“实际控制人”身份、通过加大或减少研发支出来调节蓝思科技的净利润数据呢?

蓝思科技招股书还显示,2011 年~2014年上半年的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9646元、1.05万元、1.1万元、1.1万元。从月平均薪酬来看,变动并不是很大。就算以2014年上半年管理人员2416人计算,管理人员2014年上半年的薪酬支出也只有1.6亿元。加上研发支出4.1亿元,两者之和也只有5.7亿元,而蓝思科技2014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7.2亿元,仍有1.5亿元管理费用蓝思科技没有做出详细说明。

对单一大客户依赖风险隐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蓝思科技来说,公司的经营业绩严重受制于少数主要客户的风险正在呈现。

据蓝思科技招股书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蓝思科技对前五大品牌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4%、96%和93%,其中对苹果和三星的合计销售收入占80%、88%和84%。

然而,上述对大客户的严重依赖正在成为蓝思科技的致命伤。据蓝思科技招股书显示,2014年上半年,由于三星等部分客户及其代工厂向公司采购的产品数量减少,公司2014年上半年向三星及其代工厂销售三星品牌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4.6亿元;公司虽开拓国内品牌及其他客户,但未能抵消其他客户采购金额的减少。

与此同时,蓝思科技远超行业水准的高毛利率也广受市场质疑。据其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6%、30.2%、31%和24.4%,均大幅高于可比上市公司。但对于公司为何能保持如此高的毛利率,蓝思科技也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蓝思科技招股书还显示,其2012年的负债合计76亿元,2013年为71亿元,2014年上半年末为82亿元。短短半年时间蓝思科技负债增长了11亿元。与此同时,2011年末~2014年6月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7.05亿元、20.65亿元、23.88亿元和17.4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7%、18.5%、17.9%和31%,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7%、103.4%、98%和341.12%。“这一系列数据都反映了蓝思科技资金周转可能出现了问题,至少经营状况正在恶化。”

四、能科股份IPO:业绩持续下滑 成长前景堪忧

2016年3月25日,能科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科股份”)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总数不超过2839万股,募集不超过4.74亿元用于电能质量治理组合装置产业化项目、高端电气传动装置产业化项目、能源管理平台软件研发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随着近年来环境的逐步恶化,节能环保产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工业节能市场是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目前国内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数量众多,但真正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仅有智光电气,荣信股份、中科电气、九洲电气等,能科股份的上市无疑为A股工业能效管理注入新鲜血液。

作为行业屈指可数的标杆企业,公司的成长前景本该一片光明,业绩表现本该靓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加之其服务下游行业多为钢铁、煤炭、石油等景气度持续下滑的产业,公司的收入规模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净利润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公司业务结构单一,虽然2015年以来相继进军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及智能制造领域,但收入贡献极其有限,中短期内收入或仍有下降空间。另外,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综合毛利率却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此表现令人生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客户集中度极高,而且公司应收账款占比也在逐年增加,占收入比值超100%,未来若无法及时回笼资金,业绩表现将更加惨淡。

收入持续下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2015年度,公司分别实现收入2.44亿元、2.23亿元和2.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8.45%和-1.05%,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随着收入的下滑,业绩表现也不尽人意,2013-2015年净利润分别只有0.47亿元、0.41亿元和0.38亿元,同比下降4.2%、11%和7.9%。若扣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实际数值会更低,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为0.37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解释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及下游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煤炭矿山等高耗能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的影响,理由颇为空洞。

公司的营收超50%来自于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矿山等产业,而其所处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公司服务的对象也只能是石油、化工、煤炭等高耗能的产业,这些产业的景气度本身就是下行的,即便近期国家出台去产能政策,但中短期内难言反转。如煤炭行业,国家未来计划用3-5年的时间消耗5亿吨产能,但目前煤炭产能过剩规模21亿元,中短期产业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局面。

公司当前业务收入来源主要为工业电气节能系统集成,占比接近80%,若下游产业持续不景气,工业电气节能系统集成业务将独木难支。事实上,公司似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2015年以来先后开拓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集成业务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系统市场,根据其招股说明书的发展战略,未来将立足于上述三大业务板块打造国际高端系统集成服务商。不过,目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及智能制造领域仍处开发初期,收入尚不确定,中短期看,公司的收入规模或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逐年下降的背景下,综合毛利率却仍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3年-2015年行业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37.43%、33.75%和34.31%,而同期公司毛利率为49.48%、50.96%和46.51%,即便是在2015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45个百分点,公司的毛利率也要显著好于行业均值,在所有可比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一位。对此公司仅仅表示是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存在差异性所致。

记者注意到,过去三年公司高毛利率主要得益于能源系统平台,该系统产生的毛利占比曾一度达到63%。不过由于该平台主要客户集中在石油领域,2014年下半年以来伴随油价的下跌,石油石化企业的大型订单在不断减少,导致公司前十大能源系统平台合同平均毛利率从2014年的100%下降至81.66%,进而拉低2015年全年毛利率。市场普遍认为油价在未来两年都不会有大的起色,对公司而言,在此背景下如此高毛利率未来将难以维持,盈利能力可持续性存疑。

应收账款高企

记者发现,在收入增速下降的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却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招股说明书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73亿元、2.56亿元和2.69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111.85%、114.98%和121.8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此公司解释道,公司的主要客户大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均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一般前三季度较少,第四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较多,因此主营业务会呈现明显季节性特点。

不过,公司也承认,下游周期性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客户付款进度确实有所减缓,应收账款时间延长,若未来不能按期收回,对公司的现金流、资金周转和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实际上,应收账款高企与其客户集中程度高不无关系。2013-2015年公司前十大客户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1.54亿元、1.48亿元和1.89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高达63.26%、66.5%、85.54%,其中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规模也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与应收账款的趋势基本一致。

有市场人士表示,优质的大客户确实可以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盈利,但过度依赖则可能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在这种刚刚兴起的蓝海市场,大客户一般会选择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合作,一旦行业竞争加剧,大客户有重新择枝而栖的可能。公司当前面临的竞争对手有全球工业能效管理龙头施奈德以及西门子;国内有智光电气和荣信电力,竞争压力确实不小。

五、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业绩下滑自断上市路

主动撤出

面对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如何挽救下滑的业绩,赢得资本青睐,需要靠服务和市场说话。

同比计算器(同比环比计算器)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EMS”)最终还是在IPO面前止步了。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在审待发IPO企业名单中,EMS出现在“中止审核”的队列,这也无疑再次宣告其上市计划的中止。

事实上,EMS酝酿IPO之路走得颇为曲折。成立于2010年6月的中邮速递,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旗下EMS业务与中邮物流业务合并而来的公司。作为集团速递物流业务的上市平台,早在2011年8月就曾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拟首发不超过40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0亿股。但由于当时EMS并不满足首发管理办法中“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经营时间3年以上”的要求,而没能过会。

2012年5月,EMS首次过会,并确立计划募集资金99.7亿元。但随后,由于审计漏洞等方面的原因,EMS被证监会中止审查。随着A股IPO的暂停,EMS的上市计划也就迟迟没有了下文。2013年7月,EMS再次通过证监会发审过会的审批,并被业界一度认为“快递第一股”上市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接下来只等IPO何时开闸。

然而,在IPO即将开闸重启之时,排队苦苦等候两年多之久的EMS却突然选择撤回上市申请,着实让人出乎意料。

12月27日,中邮速递官网公告称:“EMS经过慎重的决策选择了战略调整策略。考虑到实施上述重大调整将影响到上市进程,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

EMS方面强调,公司在准备上市过程中经历了五年多的时间,而近几年快递物流市场、资本市场和监管办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提高自身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公司决定实施战略调整,将组织架构由原来的母子公司制调整为管控更加有效、更适合网络型企业特点的总分公司制。同时根据经营需要,对直营区域范围、管理层级进行市场化的调整。等待调整到位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再择机进入资本市场。

相关佐证也不难觅得。

EMS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控股股东以及旗下共有36家全资子公司。在其控股子公司中,包括辽宁、吉林、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及邮航与南京集散中心等11家子公司在2011年度均录得亏损,占总子公司数量的30.6%,总计亏损额约1.38亿元。

对于亏损,EMS给出的解释是,由于2010年公司加大了揽投网点、人员、信息化设备等能力建设的投入。且南京集散中心和邮航新增融资租赁飞机等项目尚未实现正式投产,产生折旧所致。同时,EMS方面也明确表示,如若成功募集资金,还将持续向南京集散中心、航空和陆地快速网集散中心、重点城市速递处理、购置飞机及运输车辆等30个项目加大投入。

不难看出,无论是其内部管理模式,抑或面对市场竞争的乏力,EMS的主动放弃实则也是颇为无奈之举。

下滑的业绩

一位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直言,业绩下滑是导致EMS上市中断最直接的原因。在整体毛利较低、成本较高的行业背景下,如果选择这个时间节点上市,对EMS来说,显然后续盈利的压力较大。

根据招股书显示,EMS在2009年-2011年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6亿元、225亿元、25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3亿元、4.88亿元、8.65亿元。但在这样业绩增长的背后,却难以掩盖较低净利率和成本不断上涨。

近三年来,EMS的运输费用和人工成本均占其总成本费用的5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EMS在2009年-2011年的净利率分别为1.22%、2.24%和3.49%,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从外部环境来看,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爆发式的增长带动了国内快递业务的极速发展。民营快递顺丰、宅急送、“通达系”快递异军突起,直线赶超,且不断在价格和产品服务升级方面展开了一轮轮激烈的“贴身肉搏”,蚕食瓜分EMS原本所占据的阵营。

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民营快递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业务收入完成654.7亿元,同比增长51.6%,业务量同比增长69.2%,增幅明显领先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在国内电商快递市场上,民营快递的业务量已占到80%以上的市场份额,EMS的市场份额仅占将近10%左右,而在1999年它的市场份额曾一度达到90%以上。

显然,EMS并没有在电商快递的“市场红利”中拔得头筹。而在国际快递业务的竞争中也处于下风。

单就2011年的数据,EMS的营收总额是258亿元人民币。有国际“四大快递”公司之称的DHL、UPS、FedEx和TNT,营业额都是EMS的数倍。DHL当年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89亿欧元,后三者分别为531.05亿美元、413.23亿美元和94.13亿美元。从总体量上和市场占有率上,EMS都与国际巨头们的差距不小。

“对于A股市场来说,行业第一股具有领头羊效应。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获得较高的市场估值,今后整个行业板块估值也会走高。EMS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增速连续几年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能代表行业水准。一旦上市,也走不出好的行情,会让市场对整个快递行业难以给出较好的预期。”一位券商分析师对新金融记者分析说。

对此,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也持相同观点,他对新金融记者表示,EMS退出上市是利大于弊的选择,EMS自身的竞争力、市场化水平都需要提高;同时,也需要等待行业竞争规范的时机出现。

对EMS来说,当务之急要解决的是增厚业绩,至少要与行业平均水平达成一致。

面对国内市场上民营快递的攻势,EMS已被迫放下身段,自2012年开始,在广东、江浙、上海一带通过降价、改变产品等策略尝试市场转型,甚至以“5元同城快件”的姿态争抢电商客户。而募集资金用于集散转运中心的建设和购置飞机车辆等项目也被业界视为“切入国内电商市场”的发力动作。

但就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情况来看,即使是EMS后续的加大投入也未必具有明显优势。虽然,EMS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网点数超过45000家,数目远高于其他所有民营快递网点的总和。但在一线城市,快递市场格局基本已定,EMS在时效和服务环节均表现乏力。

“跟民营快递相比,EMS的竞争优势集中在一般快递所覆盖不到的三四线城市,但目前这部分网络还没有规模效应和赚钱空间,还需等待消费增长点的转移。”前述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表示,“EMS未来改善利润的空间其实在于国际快递业务,其利润率远高于国内快递,并能在一定程度弥补国内市场的失利,且EMS自营的16架全货机的机队规模是其他快递公司不具备的优势。”

据悉,国际上四大快递巨头,也都是依赖国际快递业务得以保持较高的盈利,将增速维持在50%以上。此外,国际快递巨头往往还采取批发商模式,将某些区域的快件整体打包卖给其他小的快递公司,做到轻资产运营,降低成本。

“跨境通政策出来了,海外代购也将逐步规范,这对整个快递行业也是重大利好。如果EMS能把握住机遇,做国际货代的集中供应商,再拉近跟国内快递公司的差距,未来盈利还是有所看头的。”对于EMS业绩扭亏的策略,该人士分析称。

六、「中国式关系」不灵,新油股份业绩难持续 IPO 被否

据中国证监会网站 9 月 14日晚间消息,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过会,克拉玛依新科澳石油天然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被否。

据新油股份的招股说明书,这家主营业务为油田技术服务的公司由黄健峰创立,其也是公司目前的实控人,直接持有公司 21.284%的股权,并通过北京科奥鑫间接持有发行人 60.7382% 的股权。作为央企干部,黄健峰在上世纪 90 年代下海创业,创立新油股份。依靠他和他的一帮出身中石油新疆系统的同事,他成功地把昔日东家转化成了大客户,公司依靠中石油巨额订单迅速成长,如今正式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

同比计算器(同比环比计算器)

拥有如此「人脉」的公司,缘何 IPO 还是未能获得准行证呢?

证监会表示:

1.请发行人代表结合报告期发行人所属项目部及其服务井口的增减变动情况、具体工作量和价格变动情况、发行人的收入及所对应的合同和获取业务的方式变化以及2016 年以来的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对中石油及其下属子公司的业务是否存在重大依赖,发行人所处的行业经营环境是否已经或将要发生重大变化且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情况和结论。

2.请发行人代表结合发行人 2016 年上半年稠油注汽服务业务收入增幅 3478% 的原因及可持续性,新港公司在油价下行的情况下仍将开采稠油并履行与 13 号流化床注汽站相关合同义务的判断依据,进一步说明发行人是否存在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是否已经或可能存在暂停的风险以及无法实现收益的情形,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情况和结论。显然,证监会把审核重点放在了业绩可持续性上,两大不确定因素需要进一步核实。

证监会的怀疑不是空穴来风,据号外财经了解,2015 年,中石油实现净利润 355.17 亿元,相比于 2014 年 1071.7 亿元暴跌67%。今年一季度,中石油净亏损达到 137.85 亿元,跃居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亏损额之冠。绑定中石油固然为新油股份前期发展注入动力,但如今随着中石油压缩资本开支,新油股份也出现净利润腰斩,现金流告急。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油股份表示,油服行业主要需求方集中于油田公司,此类客户处于垄断地位,公司与之进行产品、服务议价的能力相对较弱。

七、连续3年业绩下滑 雷迪波尔冲击IPO存疑

本土服装企业雷迪波尔7月14日更新了预披露文件冲击A股IPO,不过进展并不顺利,由于利润连续多年下滑,证监会发出反馈意见,要求公司综合分析并补充披露营收和利润下降的原因。

记者查阅预披露文件显示,2013年到2015年,雷迪波尔业绩连续3年下滑,2015年净利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三成;与此同时,两年内公司门店数量锐减57家,被指现“关店潮”。业内人士称,业绩连续下滑或导致过会难度大。

雷迪波尔在招股书中称,此次IPO募资的用途之一是用于营销渠道建设,即在全国新建门店。不过,分析人士称,“门店数量战”已过时,传统门店运营成本较高,如果不是对消费者特别有吸引力,企业很难盈利。新京报记者就此联系雷迪波尔,公司表示“以招股说明书公开披露内容为准。”

业绩连续3年下滑去年净利降逾三成

7月14日本土服装品牌雷迪波尔更新了预披露文件冲击A股。早在2014年雷迪波尔就提交了IPO招股书,彼时被质疑业绩连年下滑。此次更新预披露文件,其业绩下滑的趋势依然没有改观。

记者查阅公司两份招股书发现,2013年至2015年,公司的业绩已经连续3年下滑。2011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229万元、8117万元、7142万元、6488万元和4198万元;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5.5亿元下滑至2015年的3.7亿元。其中2015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了17.43%和35.30%,净利润下滑超过三成。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雷迪波尔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营业利润、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呈下滑的趋势。如果宏观经济景气度持续下降,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不排除未来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下降的可能。

“证监会没有明文规定说一定不能上市,但是服装行业整体不振,服装企业业绩连续下滑肯定会成为监管层关注的对象,我们认为在企业业绩连年下滑的状况下,过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一位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说。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雷迪波尔业绩连续下滑受到监管部门关注。与雷迪波尔披露招股书同步,证监会发布了反馈意见,包括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期内营收利润持续大幅下降的原因、行业整体是否出现不利变化、公司在行业内是否存在整体竞争力弱等问题。新京报记者联系雷迪波尔董事会办公室,想获取更多具体信息以及公司是否有积极措施,得到邮件回复称“以招股说明书公开披露内容为准”。

两年门店锐减57家被指现“关店潮”

与业绩连续多年下滑同步的是雷迪波尔近年来门店连续锐减。据招股书披露雷迪波尔通过加盟和自营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营销网络建设,通过在一二线城市的知名商场、机场设立专卖店或专柜的方式带动各级城市专卖店的经营扩张。

截至2015年末,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设516个门店。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两年的时间雷迪波尔的门店锐减57家。2013年末,雷迪波尔的门店总数为573家,其中加盟店为468家,自营店为105家。截至2015年底,公司加盟店减至425家,自营店减为91家。雷迪波尔也因此被媒体指称出现“关店潮”。

对于关店的原因,雷迪波尔表示,自营店数量逐年下降,多数是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商场业绩下降,公司主动撤柜;少数是由于商场调整柜位或租金,公司认为无继续经营的必要而结束所致。其中,去年由于商场整体业绩下降撤柜18家,商场要求调整柜位主动撤柜7家。2015年也有新店开张,不过新店开张放缓。

而加盟店关店的原因是由于商圈转移、加盟店经营不利、市政规划调整、街道改造、店铺租赁到期、业主不再续签和加盟店合同到期双方不再续签等因素影响。2015年由于商圈转移、加盟店经营不利关店的数量达到26家。

从我国服装行业整体来看,经历了前期高速增长后,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等影响,自2012年起呈现市场需求疲软、增长乏力的不利局面。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增速较2012年全年下滑7.3个百分点。2014年和2015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0%和下降0.3%,增速好于雷迪波尔。

募资扩张门店 “成本高加剧库存”

根据雷迪波尔最新预披露的文件,公司拟登陆深交所,计划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计划总募资4.818亿元,其中3.909亿元用于营销渠道建设项目。此项目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全国新建终端门店221个,其中普通加盟店183个、战略合作店20个、自营店18个,其市场策略则为以西南地区为核心,积极向华中和华北地区拓展。

雷迪波尔重金逆势扩张门店亦引发质疑,分析人士称,从当下整个服装行业的趋势来看,“门店数量战”早已过时。从国际奢侈品牌到大众服装企业,纷纷采取策略性关店,告别规模战,整合资源向少而精的方向走。

“传统门店由于运营成本较高,整个供应链流程、渠道体系逐级到门店的时候,从人员成本到店铺租金、各个渠道环节的费用过高,如果不是产品对消费者特别有吸引力,企业很难盈利。”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服装消费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时尚设计师独特性、有设计创意的小型商业更具魅力。与此同时,面对互联网电商,大的连锁企业不仅失去了价格的竞争力,在品质上也渐渐失去绝对优势。”

在赖阳看来,服装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意和设计,从规模化、标准化主流产品向设计师品牌的方向转型;从品种少、店铺多、铺货量大到品种多、少批量转变。

对于铺货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陈威如也表示过担忧,陈威如认为,服装行业确实在大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结果80%的货品就变成了库存,成为企业的痛点。而大肆增加门店数量,就一定会导致库存问题加剧。对此,陈威如建议服装企业向定制型平台转型,做弹性生产。

雷迪波尔目前拥有RaidyBoer、GHILARO和Mesimia三个自主品牌,以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地区获得独家授权的意大利品牌“ferrante”。

◆ ◆ ◆ ◆ ◆

来源:投行小兵

免责声明:文章非声明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微信:1326701309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资本前瞻

ID: qianzhanipo

一个专注于 IPO、新三板、行业研究、投融资领域的微信公众号。

项目合作

目前 前瞻投顾已成功服务1000+家企业客户

IPO咨询、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免费发布融资、招商项目

请联系微信:翟先生 13923788585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