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促销(打折促销文案)
这年头降价促销也做起了学问,小编不由得“方了”。其实生活之中处处“小事”,处处“大事”,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研究它们。这不前两天马云爸爸向马化腾道歉,被指炒作,无辜的强东哥哥听说也牵扯其中,这好好的“小事”怎么就发酵成了“大事”了呢?当“道歉”遇上“学问”,想必也是大有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学问”二字即可查看
今日文创新闻:《魔兽》未映先红 影游联动将是VR领域重头戏、软银将追加出售阿里巴巴10亿美元股票 共套现89亿美元,更多精彩新闻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0602”即可查看
这个月一定会让无数营销人加班到深夜。
儿童节、端午节、618电商大促、父亲节、欧洲杯、高考结束……有太多理由让众多营销人策划一场场降价促销大战。届时,无数奇门大法必将横空出世,刷爆朋友圈。
然而,在营销的常见手段中,“降价促销”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七伤拳”,合理运用常常瞬间杀敌无数,操作不当却又会自损品牌。
比如笔者遇到过一个卖茶叶的品牌,发现自己的产品赶上一次节日促销之后,用户下单率明显上升。于是开始对这种促销手段上瘾,可是在多次使用后却发现:自己的茶叶只有在促销的时候才能卖的出去,价格正常的时候根本没人买。最终在计算了自己的投入产出后,发现这样没法赚钱,于是干脆直接把茶叶产品线砍掉,所有库存茶叶当赠品赠送了。
“降价促销”这招七伤拳,你需要谨慎使用。笔者这篇文章,就讲讲“降价促销”这招七伤拳使用前,必须要了解的三个问题:
为什么降价促销经常会“自伤”?
降价促销,什么情况下效果最好?
降价促销,如何降低负面效果?
怎么做好“降价促销”?
一,为什么单纯降价促销有时会“自伤”?
降价促销经常会让你的当月当日销量猛增,完美完成本月KPI,但有时却会出现这些情况:
(1)经常降价促销,刺激销量的效果越来越差。
比如某服装品牌首次降价促销,大量消费者购买,但经常使用这一招时,每次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2)回归到正常价格后,消费者不再购买。
比如京东生鲜刚推广的时候,做了很多一元秒杀的商品,这些商品回归到正常价格后,很多人就不再购买了。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说明出现了“副作用困境”——某种解决方案的副作用,反过来恶化了问题本身。
展开全文
每次打折都能短期内缓解“卖不出去”这个问题的症状,但因为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导致问题反而不断加重(回归到原价,还不如原来卖的多),而且“打折”这个手段每次使用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这就像一个人在很困很劳累的时候,单纯通过使用兴奋剂来提神,兴奋剂效果过了后反而更加劳累,而且以后每次使用兴奋剂的效果也逐渐变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有时候折价促销这个解决方案,短期内有效,长期就会有这种“自伤”的副作用呢?
因为跟“兴奋剂”一样,“打折促销”是一种“外部刺激”,而任何单纯依靠“外部刺激”的解决方案,一定存在这种副作用问题。
人接受的刺激有两种——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其中,内部刺激是与某种任务直接相关的刺激,比如我们因为觉得这个产品能满足需求而购买,或者认为这个产品能带来积极的使用体验。
外部刺激是指与某种任务本身无关的刺激,比如我们单纯因为这个产品低于正常价格而购买,或者因为销售员的面对面强迫推销,不好意思拒绝而购买。
任何一项营销方案,如果仅仅包含外部刺激,就会像任何一种外部刺激的解决方案(比如单纯通过薪酬来激励员工)一样,面临前面说过的这两个问题:
(1)刺激适应问题——经常降价促销,每次效果越来越差
第一次服用兴奋剂时效果最好,重复使用时效果逐渐变差,这就叫“刺激适应”问题——随着刺激次数的不断增多,我们对每次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少。
之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一群被试者坐在椅子上,然后不断播放A片,并且同步使用仪器来检测他们的性唤起程度。结果发现:刚开始被试者都很兴奋,但播放次数越多,兴奋程度越低。当平均播放到第18次A片的时候,被试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理反应,甚至开始变得疲倦和厌烦。
此时我们就可以说:被试者对眼前A片,已经产生了“刺激适应”。
打折促销也是这样——即使一个用户完全不理解某个产品,也不想要某个产品,但单纯看到该产品“价格低于正常价格”这个信息,就非常容易因为占便宜的心理而购买,每买一次,内心就会“爽一下”。
但打折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普遍之后,每次打折给人带来的“爽”的感觉就会逐步减弱甚至消失
“以前看到该品牌打个88折都会觉得心动,现在整天看该品牌2折甩卖,眼睛都懒得瞄一下。”
此时我们就可以说:你的消费者对你的打折信息,已经产生了“刺激适应”(ps.后面会讲这种问题怎么缓解)。
(2)刺激依赖问题——回归到正常价格后,消费者不再购买
停止服务兴奋剂,人的精神状态立马下降,这就是“刺激依赖”的问题——单纯的外部刺激并没有改变人的长期态度,导致一旦外部刺激消失,短期的“繁荣效果”立马减弱。
有这样一个研究:
心理学家让两组被试者都尝试玩一个新的积木游戏,第一组每完成一关就给一美元奖励(绑定一个外部刺激),第二组则没有任何奖励。
玩了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宣布实验结束,他们可以自由活动了。
有奖励的那一组立马停止玩游戏,开始四处逛逛、看看杂志来消磨时间,而无奖励的那一组,大部分成员则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继续玩游戏。
这是因为人都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有奖励的那一组暗示自己“我玩游戏就是为了赚钱”,所以玩游戏的行为并没有怎么改变他们的态度,让他们爱上游戏。而无奖励的那一组则没有这个动机,更加容易向自己暗示“我玩游戏是因为它确实好玩”,从而真正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所以,单纯的外部刺激很难改变人的长期态度——单纯靠奖励来让别人玩游戏,他们很难真正爱上这个游戏;单纯靠打折促销,让人产生占便宜心理来购买,也很难让人真正喜欢上这个产品。
如果一个消费者把自己购买产品的原因理解成“因为这个产品低于正常价格”,而不是“我喜欢这个产品”,那么就难以产生长期的态度改变,从而导致一旦不再打折促销,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心理学中著名的“阿伦森效应”:外部刺激减少后,反而出现的态度消极的现象。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先生被门口踢足球的小孩吵得不行,无论怎么呵斥都没用,毕竟他们太热爱足球了。后来老人换了个方法,对孩子说:我欣赏你们踢球,你们每来一天,我就给每人2美元,孩子们非常高兴,踢得更带劲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先生又说:我家里钱不多了,现在来了改成每人1美元。孩子有点闷闷不乐,但还是来踢。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先生说:不好意思,我实在没钱了,现在不能给了。结果孩子们不高兴了,索性不来踢球了。
虽然这个故事有点极端,但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外部刺激减少后,人们的态度经常会比当年没有这个外部刺激的时候还要消极。
这就是著名的“阿伦森效应”。
过年你不给孩子压岁钱,孩子其实也很开心,但年年给1000,今年减少成500,他的开心程度,还不如当年不给钱的时候。
同样,持续性、大量的折价促销结束后,回归到正常价格,反而可能导致本来经常购买你产品的消费者,变得不再购买。
折价促销是一种副作用很明显的“七伤拳”,但有时候也会给品牌真正带来巨大的收益。
比如很多付费游戏在内测期,会邀请一部分玩家免费试玩,这就是一种变相的降价促销,却经常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吸引大量的用户。
那么,这种“七伤拳”到底如何谨慎使用,才能最大化提高对外伤害,同时降低自伤呢?
李叫兽文章下面两个部分,分别分析“如何最大化对外伤害”以及“最小化对自身的伤害”,让你在迫不得已要用“七伤拳”的时候,能够用的更有利一些。
二,降价促销,什么时候效果最好?
——提高七伤拳的对外伤害
降价促销是一种外部刺激,它和产品本身无关。这种营销手段,不能让消费者更了解你的产品,不能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人因为“占便宜心理”,进行购买尝试。
因此,有很多营销问题,并不应该由降价促销来完成。
比如,如果你跟我一样,第一次看到下面这个产品:
这个时候产品营销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购买动机”问题,比如我需要理解产品到底是什么,需要知道为什么不买普通的伞,非要买72变的伞(又不是悟空)。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在618搞一次5折大促销,也无法显著提升长期销量。
原因前面说了:降价促销,只能让人进行购买尝试,无法解决购买动机问题。
所以,如果你要准备策划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促销,首先要准确识别你现在营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判断降价促销是不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ps.笔者一直相信,任何的手段必须以解决某个问题为目的)
根据过往的众多研究,当你的营销面临下面这些问题情境时,降价促销这种七伤拳的效果最好:
(1)用户有购买动机,但初次接受困难
如果你的产品满足这个条件:初次推广很困难,而一旦用户初次接受,就容易继续使用和购买,那么降价促销经常能够起到作用。
研究发现,如果你的新产品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给用户降低了成本,那么比较容易推广。比如质量一样的电动车,你的便宜了30%。
如果你的产品给用户的成本不变,但质量上升,那么也比较容易推广,比如价格一样的手机,别人用骁龙600处理器,你用骁龙810处理器。
最难的是:你的产品既给用户提高了质量,也提高了成本。比如专车服务,比出租车贵一点,但服务质量上升很多。
这类产品之所以难以推广,是因为用户难以直接对比(价格上升,质量也上升,消费者大脑很难同时对比两个变量)。
这样就给推广造成了阻碍——之前李叫兽说过,让用户多一步思考和对比才能做决定,是营销的重大阻碍。
但是如果现在通过折价促销,暂时把专车的价格拉低到出租车一样的程度,用户就更容易一下子说服自己了:
“反正都是一样的价格,为什么不让自己舒服一点,我又不傻。”
然后等用户体验到了产品的好处,习惯了使用产品之后,再把价格调回到高于出租车的程度,就好多了(虽然仍会有一部分用户因为刺激依赖效应而放弃)。
实际上,很多满足这个条件的产品,初期推广经常会用这个方法。
比如:毒品、游戏、新奇的美食等。
当年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普及煤油灯也是这样,给老百姓免费送煤油灯,等他们习惯了再销售煤油赚钱。
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
①用户初次接受比较困难。比如某个付费游戏,既提高了用户体验,也提高了支出(他可能本来没有玩游戏的预算)
②用户一旦初次接受,就容易持续性购买。比如游戏、蛋糕、专车服务、社交网络等,一般接受了就不容易放弃。
③用户可以从产品本身获得购买动机。比如游戏好玩,用一次就知道了,产品本身的使用提供了购买动机。而保健品用了之后没有直接感觉,需要靠前期的营销提供购买动机(比如说可以健胃),单纯的打折就没有用。
(2)用户有购买动机,但购买时存在心理阻碍因素
如果你的产品在用户的眼里已经成为了“渴求品”(比如他喜欢吃的芝士蛋糕),但用户每次购买时存在某种心理阻碍(比如觉得吃芝士蛋糕太罪恶了,不健康),那么打折促销就能帮你消除这种心理阻碍,减轻用户的负罪感,从而刺激长期购买。
比如,中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每月都变着花样搞特价活动,这次是“十只鸡翅69元”,下次就是“全家桶半价”,反正总有优惠。
这是因为本身就有很多人喜欢吃肯德基这种高热量食物,但阻碍因素就是:觉得吃了太不健康。
这个时候通过“打折促销”这种外部刺激,可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我这次吃肯德基,是因为它今天打折了,又不是天天吃,没事的。
因为研究发现,人消费这种享乐产品,经常需要某种特殊理由——比如“今天过生日,犒劳自己”、“今天好不容易打折,不能错过”,而促销就提供了这种特殊理由,从而刺激消费。
(3)当你需要在关键时刻抢销量的时候
前面说了“降价促销”是七伤拳,经常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武林高手之所以被逼使用七伤拳,一定是到了关键战斗的决战时刻。
所以,如果你到了关键战斗的决战时刻,使用降价促销可以提升最终效果。
比如,竞争到了白热化,需要抢占市场第一,让消费者认为你才是市场领导者,这个时候能用的所有技巧都要用上。
1957年美国啤酒市场的大战中,最终百威险胜,只领先对手喜立兹1.5个百分点,但这1.5个百分点让百威成为了用户心智中的市场第一。后来它再也没有被竞争对手超越过,几十年后年销量是喜立兹的20多倍。
(4)当你这个产品要自我牺牲,为其他产品引流的时候
为了团队,自我牺牲,也可以使用七伤拳。
比如当年京东图书大幅降价,虽然会亏本,但靠吸引来的大量流量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
当年三只松鼠通过碧根果大降价大促销,吸引了大量客流,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
这个时候,我可以不顾什么刺激依赖之类的效应,不管产品的价格能不能涨回来,反正是为了给其他产品引流,不如“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只要能引流,降价促销也可以考虑。
总之,降价促销是一种需要谨慎使用的七伤拳,需要识别能够有效使用的时机,不能一想不到合理的营销方案,就要把降价促销给搬出来用。
三,降价促销,如何降低负面效果?
——降低七伤拳的对内伤害
现在我们知道了降价促销这种“七伤拳”如何提高对敌人的杀伤力,但还需要知道如何降低对自己的伤害。
前面说了:降价促销是一种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容易被适应和依赖,从而难以长期改变态度,甚至会磨掉消费者本身对产品的喜爱。
所以,前面的心理实验中,给玩积木游戏的人发钱,让他们觉得玩游戏是为了赚钱,结果停止发钱后,他们根本不会再喜欢这个游戏。
那如果非要给他们钱(相当于促销),怎么办才能降低给钱行为对内在动机的伤害?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让他们把赚钱当成玩游戏的原因(改变归因)。
比如,你跟玩家说:各位远道而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辛苦了,给每人1美元权当感谢。
这样他们就不会把“赚钱”放到玩游戏的动机里,而是放到“远道而来”这个动机里。
同样,如果想要降低促销对品牌的伤害,也要这样做:
把获得低价折扣,归因到另外一件事情上,而不是归因到自己购买产品的动机上。
大致有以下这些方面:
(1)特殊身份归因
如果消费者获得降价是因为某种特殊身份,就会减少对自己购买产品动机的伤害。
比如积分过了5000的会员才能获得折扣,第一批众筹的支持者才能获得折扣,少先队员才能获得折扣,甚至脚上有三颗痣的人才能获得折扣等。
Costco超市天天折扣和低价,但只有年费会员才能享有。
(2)特殊行为归因
如果消费者获得降价是因为某种特殊行为,就会减少对自己购买产品动机的伤害。
比如写段话走心转发微博才能获得折扣,玩游戏连过三关才能获得折扣,验证手机成为注册用户才能获得折扣等。
(3)特殊时间归因
如果消费者获得降价是因为某个特殊时间或者某个特殊事件,就会减少对自己购买产品动机的伤害。
因为中国队夺取世界杯冠军我们才打折的,平时不打折。
因为欧洲杯我们才打折的,平时不打折。
因为三周年庆我们才打折的,平时不打折。
因为3.5周年庆我们才打折的,平时不打折。
因为董事长侄子的邻居家养的狗今天生日,我们才打折的,平时不打折
(上面的五个理由从上到下,减少促销伤害的效果会逐渐变差,因为用户会觉得你打折的被动性、临时性越来越弱,所以越来越容易相信你打折是为了多卖产品。)
(4)特殊产品归因
如果消费者获得降价是因为一些特殊的产品,就会减少对自己购买产品动机的伤害。
比如高价的服装时尚品,只有少量过时款才会打折。
(5)渠道归因
如果消费者感觉自己之所以能遇到产品降价,不是品牌的行为而是第三方渠道的行为,就会减少对自己购买产品动机的伤害。
比如,消费者如果感觉唯品会上某品牌衣服很便宜,不是因为该品牌主动降价,而是因为唯品会自己掏钱补贴用户,那么在品牌回归到正常价格后,仍然会购买该品牌产品。
这就是为什么天猫双十一,一定要向外部强调:之所以这么便宜,是我们天猫在出钱补贴,不关品牌商的事(即使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6)利他归因
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获得优惠,不是为了贪便宜,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就会减少对自己购买产品动机的伤害。
比如优步等专车服务,向朋友推荐的时候,朋友和自己都能获得优惠。
总之,当消费者把降价促销更多理解成企业被动的、临时的行为,或者和自己购买产品以外的行动有关的行为(比如帮助朋友),就会降低这种外部刺激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 语
要完成营销KPI,降价促销可能是最经常被使用的方式。因为它往往能够立竿见影看到效果,而且它几乎也是最容易被想到、被策划的营销手段。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手段容易被想到、被策划,就依赖这种手段,反而忽视更加重要的长期品牌建设等问题。
毕竟,降价促销是一种“七伤拳”,需要谨慎把握使用的任务场景和时机,并且在使用的时候,要通过各种方式巧妙地降低伤害。
本文原作者:李叫兽(李靖)
文化产业新闻:关注时事热点,解读文化政策,剖析市场规律,揭秘产业内幕。我们不仅实事求是,更敢仗义执言!如果你懂文化,爱创意,有思想,请关注微信号 文化产业新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从2013年起,我们就在等你。
文化产业新闻现已入驻今日头条、腾讯、网易、搜狐、界面、一点资讯等多个资讯平台,搭建起以微传播为核心、多平台联动推广的精准营销网络。合作请加微信 sure809,备注“合作”。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
相关文章
-
微商客户资源(微商货源网精准客源)详细阅读
微商找客源是对微商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很多做微商的就是苦苦支撑着因为没有客源,微商如何找客源一直是一个不衰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个话题。一:定...
2022-09-08 20283
-
什么是AR(什么是ar导航)详细阅读
增强现实的AR互动营销增强现实的AR互动营销一款叫做《口袋妖怪GO》的手游在欧美火了,在还未上线的中国,#PokemanGo#这一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已经...
2022-09-08 19341
-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详细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
2022-09-08 14574
-
流苏是什么(流苏是什么样子的图片)详细阅读
导语 听说流苏和秋天更配哦!流苏这个元素也不是今时今日才流行起来的,能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真的美呆了~踏进9月,秋高气爽,随风摇曳的流苏真心是风情万种!宝...
2022-09-08 706
-
淘口令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淘口令)详细阅读
现在开淘宝的越来越多了。但是做得好的好的始终还是那么多,好多人因为刚开始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或者做到一半发现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我作为一个...
2022-09-08 745
-
发家致富网(发财致富网)详细阅读
前言:面相五行人格与性格职业密切相关,有什么用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性格决定命运。有些人需要白手起家获得财富,有些人则有可能会发横财,你会通过什么方...
2022-09-08 727
-
兼职在家工作(在家工作的兼职)详细阅读
力哥说理财,简单又好玩。跟着力哥走,理财不用愁!本文3100字,阅读约6分钟我要介绍的赚钱工作就是兼职写稿赚稿费。主业靠写作发大财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只...
2022-09-08 746
-
系统流程图(系统流程图是描述)详细阅读
数据流程图(简称DFD)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简言之,就是以图形的方式来描述数据在系统流程中流动和处理的移动变换过程,反映数据...
2022-09-08 70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