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真文案网文章正文

桃树几年开花结果(桃树种下几年会开花)

抖音真文案网 2022年08月13日 11:03 209 admin

穿行在宜昌的街巷

2000年的历史遗痕镌刻在城市不老的容颜上

众多饶有趣味的街巷名称

是这座古城最为重要的标识之一

作为一个宜昌人

关于宜昌的街巷名称

你了解多少??

宜旅君带你穿越历史的云烟

桃树几年开花结果(桃树种下几年会开花)

找寻宜昌街巷名称的起源...

展开全文

铁路坝

位于城区东部,东山西侧,系指西陵一路与云集路之间的一片平坦地带,面积0.5平方公里,现为“夷陵广场”。 1909年,宜昌开始修建川汉铁路宜万段,詹天佑任总指挥。由于铁路坝一带是修建川汉铁路的基地之一,因而得名,据说当时的场景风风火火,各路人马云集。后来因国民党曾将铁路坝改建为飞机场,所以,群众中也有把铁路坝称“飞机场”的。

桃花岭

明清时期,桃花岭还是宜昌古城外的一座荒岭。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辟为通商口岸后,英、美、法、日、意、德等国的商人纷纷来宜经商,不久,大小“洋行”发展到几十家,城区不断扩大。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左右,英国人首先买下了这座荒岭,修领事馆,英国教会在岭上办华英中学,接着,德国领事府也从招商局街迁来岭上,美国教会在这里办美华中学。他们雇用中国人在岭上种了许多树木花草,但没有果树。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有个名叫周楚江的人,父亲是宜昌洋行的买办,他大学毕业后也到宜昌一家外商*船公司当职员,他在大学是学农林园艺的,就在桃花岭买了一片荒坡,从老家淅江引进奉化水蜜桃良种二千株,把荒坡开辟成一片桃林。

几年后,桃树开花结果,桃子大而甜,年成好可收一百担左右,雇人弄到市上卖,很受青睐。周楚江的岳父王步点是宜昌的老教育家,他很喜欢这个地方,每逢桃花盛开之时,就邀集一些文人墨客,来此雅集,吟诗作赋。后来,人们因岭上有片桃林,就称呼桃花岭了。

云集路

清末,川汉铁路宜昌至秭归段在宜破土动工。从山东、河南等省招募来的筑路工人,一批一批地来到宜昌,市场骤然鼎盛。修铁路的总办李瑶琴,发起组织宜昌盛商帮在现云集路东段电子管二厂、地区歌舞团处,划地数百亩修建一座商会大楼。以后商局修建马路时,就将商会门前的一条马路命名为云集路,取意为万商去集之义。

民主路

旧称南正后街,西北与献福路相交,东南与学院街相通。明代,夷陵儒生王篆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中了进士,当了县官,后晋升到吏部左待郎,因吏部本周礼天官之职,故夷陵人都称他王天官。

王天官的父亲王良策,因儿子显贵,为炫耀乡里,便在南正后街的街中心,竖起一架大牌坊,上书“天官封宠”四个金字,从此,这条街也称“天官牌坊街”了。民国时期,依所谓“礼义廉耻”为治国之纲,而更名“四维街”。解放后,人民翻身作主,改名“民主路”。

二马路

二马路与通惠路(现解放路)大致形成于同一个时期,但这里的建筑要比通惠路整齐得多。二马路两侧楼房大都在民国十年之后建成,其式样和规模在当时的宜昌城区,都可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纵观二马路旧时的楼房,其特点有四:一是排列紧凑;二是西式造型;三是材料坚实,这些楼房至今大都 仍在使用;四是房屋多为三层。三层楼房在解放前的宜昌寥寥无几,也可以算得上是“高楼大厦”了。仅从房屋建筑来看,说二马路当时是商埠区的主要繁华街道之一,也是毫无疑问的。

陶珠路

以活跃的集贸市场而享盛名的陶珠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挨肩擦臂、人群熙攘。同时,这条洋溢着欢笑的街道,也是宜昌市最早翻修的一条马路。

在宜昌开辟为商埠以前,现解放路以东多为荒废的坟地。商埠局成立以后,兴修马路,由下而上,在下铁路坝上首开辟一马路,在日清公司与招商局之间修二马路,拟在奎星楼巷(浙江路口至江边一段曾称奎星楼街)扩修为三马路(也称新马路)。

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游齐国,又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因这条街,商贩云集。县商会取“富比陶朱”之典,将三马路改名陶朱路,后“朱”字又逐渐演变为“珠”字。

得胜街

得胜街,旧称“半头街”,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改名为“得胜街”。得胜街位于古城东门外东北部。

相传,这里原来住的都是些穷家小户和菜农,房屋多是土墙草顶,甚是简陋。其中有一位石姓厨师,名德慎,绰号“石半头”,为人很好。据说他的烹调技艺不错,满清人都很喜欢请他当厨师。因此,年长日久,就存得了一点银钱,在当地逐步买得了几间茅草房子。这几间房子都在路的东南头,而面西北头有路无房,人们联系上房主人的绰号,就把这条街喊成了“半头街”。

现在的得胜街,不但早已建成了整条街,而且两侧还建有工厂。学校和居民住宅楼。

桃树几年开花结果(桃树种下几年会开花)

邮政巷

这是一条长不过百米,宽不足一米的小巷。然而,就在这条小巷两则的青石墙上却深深镌刻着宜昌百年的岁月。

1912年,这条一头通向长江边的码头,一头连接着当年使馆区的怀远路(现今的红星路)的小巷,因巷头设立了一家邮局,从此它便有了自己的名字——邮政巷。

墨池巷

在宜昌的街巷中,墨池巷完全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现巷内最窄的地方宽仅米许。但是它却小有名气,甚至比一些大街宽巷更出名。

墨池巷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巷内原来有个墨池。相传晋代郭璞避居夷陵,注《尔雅》时,曾洗墨于此。此说似不可信。郭璞的旧居尔雅台距洗墨池,相去不止一里。在彼著书,缘何要来此洗墨?确实令人费解。至于宋代苏轼、黄庭坚二位书法大家曾于此学书,经常在池中洗笔,致使池水墨黑,于史于传,于情于理,倒都是讲得通的。郭景纯也好,苏、黄亦罢,传说中的事情,现在都已经无法再去考证。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前辈名贤勤奋苦学、坚韧不拔的毅力,永远是后世的楷模。徜徉于墨池巷中,我们自然会 想起一句有名的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夷陵州牧陈宣在洗墨池上建亭,题曰“墨池书 屋”。清康熙年间,彝陵知州宗思圣创建“墨池书院”。乾隆年间又数度修葺,“浚引池沟”,在墨池“周遭砌石条如式”.而到了道光年间,墨池书院已具有相当的规模,“郡诸生会课于墨池”是当时东湖县著称名的胜迹之一。

中书街

据《东湖县志》载,因明代中书王璲曾在此立中书坊,故得“中书”之名。

王璲善诗赋,其文集为当世所重。诗词隽永,得唐人风格,举笔千言立就,不为绮靡之辞。可云特立。亦工书善画,小楷、行书,“皆雄秀”过人,可谓“诗书画三绝”奇才。

中书街位于原宜昌古城之内,它虽短而狭窄,但却是形成于明代的古老街道。宜昌古城旁山依水,小城面积不大,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不过几箭之地,而中书街虽然不长不宽,但在当时确是老城的重要街道,也是城内政治经济的中心所在。

献福路

献福路的形成历史较久。清朝时此路段称东府街,西段为大“十字”街。民国初,宜昌县政府住于此地,既得“县府路”之名。据传1945年国民党县政府在高等法院宜昌分院内,给蒋介石祝寿,这样,“县府路”才改名为“献福路”。

隆中路

在宜昌市城区一马路东北段,有一条与之呈“丁”字相交的街道,叫隆中路。这条路大约形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有一个北洋军阀的军官叫张福成,他退出军界后落在这里居住。这个人自命不凡,借用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故事,在家门前挂了块“高卧隆中”的匾额。以后开辟北路时,就取名为“隆中路”。

解放前这条街上居住的有钱人家较多,街上开有好几家烟馆,成天烟雾缭绕。群众中有人讥讽这些鸦片客们是终日“高卧隆中”,闭门“吞云吐雾”。

绿萝路

绿萝路,原来是通往小溪塔等东乡主干道,因过去驴,骡子多,所以实际是驴骡路,后来为美化改称绿箩路。现在通往夷陵区的主干道是从东山区的发展大道,90年代只有从葛洲坝,转夜明珠过去的宜兴公路。

夜明珠

相传古时曾有一神仙路过此地,见这一带山川秀丽,不觉流连忘返,倚石而卧。次日神仙一觉醒来,即飘然而去,不想竟将一颗宝珠落在沙河河口,从此,人们每到夜晚便见这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故名夜明珠路。

杨岔路

杨岔路是万寿桥西南的一条街道,但它并不是形成街道后才有其名的。据传,因原出宜昌古城南门后,有一条小径至此分成两条小道,一条通伍家岗,一条过金巴岭至土门,其形似翻草用的杨岔,后又逐步演变为杨岔路。

宜昌沦陷前,杨岔路一带仅有数家茅草房,一家杂货店。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搬来一些人家,又开了两家杂货店。至解放前夕,这里才形成了一条小街。现在,由于宜昌市城市的扩大和发展,杨岔路一带已成为繁华城区的一部分。

伍家岗

伍家岗一名由来并不久远。据说,约抗日战争前后,因岗上搬来几户姓伍的人家而得名。那时,这里荒草丛生,坟包遍野,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解放之初,伍家岗上虽然新添一些人家,但仍然十分冷落。一九五一年汉宜公路全线修复通车后,有来了一些商贩、农民,这里逐步兴旺起来。

万寿桥

万寿桥原为明代夷陵知州童世彦所修,名童公桥。以后,清朝夷陵总镇张忠孝再修,改名太平桥。知州宗思圣复修,又改名万善桥。“万寿”既为“万善”之谐音,又取吉祥长久之意。

▲即将拆迁的老建筑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宜昌的不少老街也正面临拆迁改造,在原来的老街上,将会有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那些老街的名称和由来,将会留在每一个老宜昌人的心里,不会忘却。

宜昌——一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城市,它的每一条街巷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了解了宜昌街巷的由来之后,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城的古老韵味...

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请关注宜昌市旅游局官方微信

爱上宜昌

来源:三峡新闻网

部分内容整合自网络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