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和看望的区别(亲切看望和探望的区别)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数据来源与样本信息
本文数据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课题组所做的调研。
覆盖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以及海淀区的11个街道、37个社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回收问卷995份。本篇调研报告围绕老年人展开,去除50~59岁的样本,有效问卷共880份。样本中的年龄层从60~80岁以上均有分布, 其中60~69岁的为484份,70~79岁的为284份,80岁及以上112份,男性为426,女性为454,男女比例约为1:1,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研结果
1
服务知晓率
服务项差异
小时工服务知晓率最高,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8%。
其次知晓程度较高的3项服务为家电维修服务、托老所服务以及管道疏通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48.3%、46.9%、43.0%。
有19项服务的被知晓程度不足50%,且大部分服务项目听说过的人数比例只有20%左右甚至10%左右。
年龄差异——70~79岁知晓程度较高
20项服务项目在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相对较高, 较之于其他年龄段的老年人来说, 70~79岁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养老。
而这些服务项目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被知晓程度略低, 可能是因为这些低龄老人而言大多数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相对应的他们就不太会去关注这些服务。
80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在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时受限较多, 因而该服务被知晓程度相应降低。
2
服务使用率
服务项目差异
服务项目使用率最高的是以下四项:家电维修服务,14.7%;小时工服务,12.6%;管道疏通服务11.8%;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1%;
剩余16项服务的使用率均不超过10%。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偏好不同
在使用率整体较低的基础上, 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服务项目的使用偏好是有差别的。
80岁以上老人在小时工服务、上门理发、心理咨询、聊天解闷、老年大学服务这几项需求中,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他们的身体机能显著下降有关,影响了生活处理能力和对外交往频率,高龄老人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协助,也有更多的交流需求。
随着该年龄段老人对家电、 水电一类设施的使用频率降低, 维修这些设备的情况也会随之减少,故对于家电维修服务、水电安装检修服务而言,80岁及以上老人的使用率是最低的,相反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此类服务使用率较高。
3
服务需要程度
服务项目差异
单项服务需求率均不超过20%。
服务需求率与服务使用率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需求率最高的是家电维修服务,为15.1%;另外3项需求率在 10%以上的服务项目分别为小时工服务13 . 1%、管道疏通服务 14. 1%以及水电安装检修服务11.9%。
虽然其余16项服务的需求率均不足 10%, 但需求率与使用率比较之后可发现,需求率显著高于后者,即是说使用率数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不能转化为使用率的原因:一是服务水平问题;二是服务项目知晓率低,普及不到位。
年龄差异
低龄老人服务需求显著较高
3个年龄段之间进行比较后得出, 60~69岁的低龄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
相较于70~79岁、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还未完全进入老年状态, 对于即将面对的生活方面的困难更能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 且基于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观念的转变, 他们也更易于接受养老的新方式、新方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低龄老人注重娱乐休闲
60~69岁的老人作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服务和老年培训服务都显示出更高的需求,他们更加注重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展现出了新时代老人不服老的特征。
高龄老人注重医疗
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在需求曲线整体较低的情况下,却对上门诊疗、上门看病、专业护理等几项助医服务呈现出较强的需求,需求率高但使用率低。
原因分析
1
服务需求低
如调查数据结果所揭示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表示并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2
服务提供问题
服务的实施和管理都不规范。 以小时工服务、室内保洁服务为例,此类生活服务几乎全部由家政公司提供, 老年人使用这些服务只能通过家政公司。
在实践中由商业化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不仅服务效果差强人意, 诸如打扫不干净、 不用心等问题比比皆是; 同时对专业机构的业务发展构成了恶性竞争。
而像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服务的实施现状更为糟糕,调研中多位老人反映获取这些服务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区、电梯里的小广告,不仅收费贵、态度恶劣,更有甚者还存在坑骗老人等现象。
3
信息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等现象。
就是否听说过上述2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问题,从社区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与其他老人的回答存在较大差异, 前者知晓的服务数明显多于后者, 且对各项服务都较为熟悉。
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主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承担,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并没有专人负责,经常是一个工作人员同时负责数个服务项目。由于既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又没有足够的专业社工人员来提供这些服务,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就完全没有动机去宣传这些服务,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老年人对这些服务项目知之甚少。
正是这种供需双方消息严重不对等的状态,导致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又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几乎不了解。
要走出这一困境,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工作透明化,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开展。
作者介绍
冯喜良, 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社会学、产业心理学及旅游社会学。
孙亚舒,1992生人,山西大同人,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策划师 | 养老投资人都在看的平台
如果认知症长辈不认识你了,请理解他们。
没有必要像做测试一样问:“我叫什么呀?您还记得我吗?”
如果你察觉到她在琢磨你是谁,直接告诉她你的名字,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有很多亲友都不愿意再看望认知症长辈,他们说:“她都不记得我了,我看望她还有什么用?”
我想告诉你的是,他们只是不认识你现在的样子,其实他们从未忘记你。
他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的陪伴。
如果你的父母认不出你,尝试着放弃孩子的身份,做一位普通朋友。
如果你开口就说:“妈妈,是我,我是鲁斯。”她会马上警觉起来,因为她不知道这个随便走进她房间的人到底是谁。
在她的印象里,孩子还很小,你现在的样子和她印象中的相差太远了。
你可以换一种交流方式:
“今天真累,我可以坐在您旁边休息会儿吗?”
“见到您真高兴。”
“您今天看起来气色很好呢。”
“您想吃巧克力吗?”
“我给您带了礼物。”
有时候,你费尽口舌介绍自己,他却未必能理解你的意思。倒不如直接送上一瓶他最喜欢的啤酒,他会立刻对你产生好感,然后更愿意和你聊天。
案例一
有位女儿告诉我,每次和母亲见面时送上礼物会使整个氛围融洽许多。母亲虽然不认识她,但看到礼物以后会马上对她产生好感,愿意和她说话。
只是,每次见面都送礼物并不是长久之计,何况现在物价越来越高。
后来,这位女儿想出一个办法。每次走之前她都悄悄地溜进母亲的房间,拿走一样小东西,回家后用包装纸或者礼盒包起来,下次再送给母亲。
这真是个又管用又省钱的好办法!
如果你们在聊天的同时,拿着一件与聊天内容相关的老物件——比如她喜欢的首饰、香水和食物,那么她会更容易理解你说的话。
如果是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传家宝,你可以每次带来给她看(留在保险柜里完全没有价值),但不要轻易地留给她,因为这些东西无可替代。
另外,要在安静的环境下和她聊天,因为周围的杂音会分散她的注意力。
案例二
母亲节那天,我给母亲带去一件家里的老物件:外婆的布包。
那是个镶串珠的布包,里面装了一些外婆的私人物品。
外婆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母亲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即使在患病以后仍常常回忆外婆的样子。
当母亲打开布包时,发现里面有双手套、一个外婆年轻时常戴在头上的发梳、一枚宝石戒指、一封外婆的亲笔信,还有外公外婆年轻时的照片。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所有东西,又一样一样地放回去,脸上挂满微笑。之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母亲都会静静地坐在那里看这个布包。
她对于外婆最美好的回忆,就是看着她在卧室里对着镜子梳头发。她现在也常常对着镜子梳头,然后戴上外婆最喜欢的那个发梳。——摘自《奶油冰淇淋》
如果你去养老院里看望老人,请假装你和周围的护理人员很熟悉,好像他们是你的朋友一样。
当他们看到周围的人相处融洽时,会更愿意参与到你们的交流中来,并且可能一直和你保持友谊。你也可以利用看望老人的机会,将老人的喜好告诉护理人员和其他老人,这样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
如果你想带他外出,请提前10分钟再让他认识你一遍。对于有些老人来说,即使你昨天陪了他一整天,他今天看到你的第一眼还是会以为你是个“陌生人”。
不要认为看他们需要花掉很长时间。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交流的质量,带给他们尽量多的快乐。
不要认为“说话”是唯一的交流方式,有时候他们只需要你默默地陪伴。
多去看望他们,你会不断积累经验,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另一个小建议——不要总去抱怨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没有做这个没有做那个。你可以把每次探访都当成一个机会,花点时间亲自为长辈做一些事,作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回报。
案例三
我曾经收到过一封信,信里有位女儿说自己看望母亲后感到非常难过,因为她无法理解为什么母亲现在这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她头发蓬乱,素面朝天,衣服上也有斑斑污渍,整天就在那里推着自己的轮椅到处乱走。这简直和她印象中的母亲判若两人。
我在回信中给了她一些建议,后来得到了她的回复:
我听从了你的建议。我昨天去看望她时,给她梳了头,抹了润肤油,还为她画了淡妆,给她上了项链。
她问我:“我们这是要去哪里?”我说带她出去走走。好久好久没见过她如此开心了!
你说得对,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一切。谢谢你让我懂得,即使为她做非常简单的事情,也可以让她体会到我对她的爱。我无法改变她,只好接受她现在的一切,享受每一次见面时的快乐时光,欣赏她那比以前更加灿烂的笑容。
当认知症长辈进入中晚期阶段,有时候你很难知道到底他们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照顾,因为他们几乎已经无法和你交流。
可以尝试着问他们:
“您每次不舒服的时候老伴儿都是怎么照顾您的?”
“您的妈妈是怎样照顾您的?”
“您的爸爸通常怎么表达他对您的爱?”
下面是我得到的一些答案:
拥抱
抚摸我的后背
用毛毯把我裹起来
给我熬鸡汤
喂我吃布丁
带我出去玩
放学后给我做顿大餐
和我坐着聊天……
可以看出来,这些事情原本是多么简单!
把这些答案列个单子,每次尝试为他们做一件事。如果你发现他们喜欢你这样做,请与其他的家人和照护者分享,让认知症长辈一直能够享受这种爱,直至生命终结。
来源:Creating Moment of Joy
作者:Jolene Brackey
翻译:王佳琬
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END
北京养老地图
北京养老地图,是北京市第一张对机构,驿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地图,图中将免费刊登项目信息,4月首版发行10万份,直接送达10万个老人及家庭。欢迎相关企业洽商广告宣传事宜。
分发已经开始,敬请关注!
更新机构信息
联系方式:010-85728557
相关文章
-
私家车赚钱最新方法(私家车赚钱最新方法有哪些?推荐这5种赚钱方法)详细阅读
其实蛮好赚的,只要大家真努力,和为之努力,也就是7×13个小时搞自己的工作,全面性的拼命,那么我们自然就可以赚到钱了,不要与那些不愿意努力的人,有一秒...
2022-09-08 18538
-
最好的手机处理器(现在手机什么处理器好)详细阅读
过去由于销售手机的渠道多为线下,所以消费者基本只在乎手机的价格和外观,随着手机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宽,以及小米曾打出性价比的口号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一...
2022-09-08 17287
-
中国有多少党派(中国有多少党派人员)详细阅读
过去一个多月,我国八个民主党派相继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人才荟萃的民主党派,根据历史传统各有特色、成员界别也各具特点。究竟差别在哪儿?...
2022-09-08 16733
-
流量分发(写字楼流量分发)详细阅读
第1877期文化产业评论近日的2018新榜大会上,今日头条创作者平台总经理张超宣布头条号平台将全面升级。升级后,平台将支持图文、短视频、短内容、问答、...
2022-09-08 16562
-
家用跑步机需要多少钱(家用跑步机多少钱一个)详细阅读
家用跑步机十大名牌之选购跑步机注意事项众所周知,跑步机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在家配置跑步机的明星也不少。近日,张继科的主管教练肖战在微博贴出弟子进行康复训...
2022-09-08 14829
-
最贵的酒(最贵的酒排行)详细阅读
十、国窖1573“叁60”, 33.66万元。2012年,北京颐和园,一场名为“皇家夜宴”的盛宴举行。中国高端奢侈白酒品牌——国窖1573在这发布了最...
2022-09-08 13525
-
小提琴几根弦(小提琴几根弦有几根)详细阅读
器乐|钢琴|声乐|民乐合唱|教育|赏析 START提琴演奏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它的音色轻盈悦耳、沁人心脾、它宛如优美的歌声在你耳边盈绕。众所周知...
2022-09-08 13457
-
逐渐的近义词(犹如的近义词)详细阅读
一、提干法句子较长难以理解时,可采取提取主干的方法。例如: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
2022-09-08 59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