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微博实时号养成文章正文

蜉蝣是什么(蜉蝣是什么动物只能活一天)

微博实时号养成 2022年09月03日 02:03 294 admin

历史的长河流过岁月,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它们中的一大部分是从人们的想象或讹传幻化而来,虽然在口口相传中,深入人心,却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我们选择其中几例,与您分享。

| 鸳鸯与爱情 |

鸳鸯自古以来就是爱情的象征,民间用鸳鸯寄寓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人们在洞房里摆上鸳鸯烛、鸳鸯被、鸳鸯枕,企盼有情人像鸳鸯一样形影不离,永世相守。“鸳鸯戏水”更成为传统文化中代表“和合”的美学符号,文人墨客常以此表达琴瑟和鸣之愿。

但是,自然中的鸳鸯真的是成双成对,佳偶天成吗?首先,鸳鸯的确是一雄一雌单偶配对,它们会在每年3、4月份开始,进入如胶似漆的交配状态,但是,雄鸳鸯只会陪伴他的爱人到产卵结束,之后一对“鸳侣”便会各奔东西。

若是某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可能伤心几天,就去寻找新的配偶了,并不会为伴侣“守节”。所谓“忠贞不渝”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古今文人留下过许多吟咏鸳鸯的词句:唐代元稹《有鸟二十章》诗中云“有鸟有鸟毛羽黄,雄者为鸳雌者鸯”。还有一首汉代无名氏的诗:“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能忘。”

| 蜉蝣朝生暮死 |

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半句感叹人生短暂,如蜉蝣寄世。而在希腊文中,“蜉蝣”一词就是仅一日生命的意思。那么蜉蝣是什么,为什么以它比喻短暂呢?

蜉蝣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有翅昆虫,在古人的印象中,蜉蝣的生命非常短促,只能活一日到几日,甚至传说它们在世上只能存活几个小时。如《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淮南子》:“蜉蝣不饮不食,三日而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蜉蝣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000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湖泊沼泽附近。蜉蝣产卵于水中,卵孵化为幼虫,可活1-6年,然后羽化成虫,成虫因种类不同而寿命有异,但至少还可以活几小时到一两日不等,最长的可达一周。

所以,人们常言蜉蝣朝生暮死,是不太确切的。或许古人只是借蜉蝣抒发内心的蹉跎之感而已。

| 相思鸟不相思 |

相思鸟亦称“红嘴玉”,是有名的观赏鸟类。传说相思鸟对爱情忠贞不渝,如果一对相思鸟中的其中一只不幸离世,另一只就会不鸣不舞,绝食而死。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但是,实际上相思鸟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专情和念旧。相反,这种鸟儿还很“花心”。有人曾做过实验,给不同的相思鸟交换配偶,谁知它们并不排斥,反而很快恋爱起来。

而且,往往经过短暂的相处,新相识的雌鸟和雄鸟就情投意合地繁衍起后代来,毫不留恋旧情,真是朝三暮四的最佳典范。

在伴侣离开后,它们照旧愉快地再娶再嫁。所以说,相思鸟并非相思物。正是“青鸟终须还,浅笑留花间。”

| 鳄鱼的眼泪 |

中国有句谚语“鳄鱼的眼泪——假慈悲”,因为鳄鱼在吞食猎物时一般会流眼泪,人们认为这是鳄鱼在假装悲伤,掩饰其残暴的本性。

其实,这只是人们“欲加之罪”的一个说辞罢了,鳄鱼虽然凶残,但它毕竟是个真小人,而非伪君子,动物的情感远没有人类这么复杂。

科学家研究表明,鳄鱼的确有泪腺,能够用泪水润湿眼睛。但是它们不是在哭,也就是说鳄鱼留下眼泪时不会感到伤心,更没有假装伤感 ,当鳄鱼吞咽食物时会异常兴奋,导致空气胀满鼻窦,迫使严重流出泪水。

也就是说,鳄鱼的眼泪只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反应,不带有任何情绪色彩,就像人会出汗一样。所以,以后谁再说你流了“鳄鱼的眼泪”,一定要告诉他真相。

| 孔雀东南飞 |

蜉蝣是什么(蜉蝣是什么动物只能活一天)

上学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孔雀东南飞》,其中开篇便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显而易见是说孔雀可以飞,而且还飞得挺远,能飞五里。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孔雀好像只会开屏,没听说还有飞的技能。难道是现代的孔雀退化了吗?

我们现在除了在动物园里,很少能够见到孔雀,所以对它的习性并不太了解。其实,自古以来孔雀就是不会高空长距离飞行的,但是它们会滑翔。宋朝孙光宪的 《八拍蛮》词有云:“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通常来讲,灌木丁香只有1米到1.5米高,所以,孔雀的滑翔近似于贴地飞行,还是极短距离的。

只能近距离扑腾不善飞行的孔雀,是怎么飞五里的呢?五里相当于2500米,并不是一个太近的距离。其实,“五里”不是一个确数,五里短亭在古代文化中是送客话别之地,“五里”也包含着故人离别,依依不舍之意。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要表现的情感正相吻合。

所以说,孔雀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飞”,但飞五里是不现实的。大部分诗文中所提到的孔雀飞翔,其实都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主要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寄托。

| 狼狈为奸 |

人们常用“狼狈为奸”来形容歹人成伙作恶,而关于这个词中的“狈”到底是种什么动物,却很少有人深究。

关于“狈”的记载,最早来源于唐人段成式所编《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是说狼是一种前腿极短的动物,必须要骑着两头狼才能行走,所以世人将做坏事的人称作“狼狈”。

根据这个描述,狼和狈应该是两种动物,它们勾结成奸,祸害八方。但是,《酉阳杂组》只是一本志怪故事,其中的许多记载都只是传说,并无科学根据。

首先,“狈”这种动物本身就是虚构出来的,而且“狼狈”这个词是个连绵词,也就是说两个字都没有单独的意义,它们是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的。这一词汇早期的写法有“顂䟺”、“䠭䟺”、“狼䟺”,这些写法都与动物无关。

《集韵》,扬州使院刻本中“狈”字的写法

唐代以后,“狼狈”在民间就成了恶人的代称,到了明代更进一步发展出“狼狈为奸”的成语,从此,在中国文化中,狼与狈就成了人人喊打的一对“难兄难弟”。

| 鱼的记忆只有7秒 |

“早在很久以前,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会记得曾经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变成崭新的开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鱼缸里面,它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一条有点笨的小鱼或许记忆就只有2-3秒,当它吃进食物后,会不会还没咽下去,就忘了自己刚才吃的是什么?幸好,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一切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人研究金鱼的记忆能力了,比如它们可以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一直记住躲避电击的技巧。

此外,天堂鱼作为与金鱼齐名的观赏鱼,有着比金鱼更强的记忆能力,如果一只天堂鱼在水箱中遇到一只新来的金鱼,会反复打量对方,直到失去兴趣。但是,如果它第二次见到这只金鱼,就会毫无兴趣地绕路走开,这样的情形可以持续至少3个月。

所以,以后不妨试着多和家里的宠物鱼聊天,加深它们对你的印象,这样一来,下次你去喂食的时候,它们就会记得你,知道你是它们的家人啦!

| 鸠占鹊巢 |

蜉蝣是什么(蜉蝣是什么动物只能活一天)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鸠占鹊巢”,讲的是斑鸠这种鸟不会做窝,常常强占喜鹊的巢穴,以此来形容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他人位置的行为。

但是,在自然界中,斑鸠虽然笨拙(它们筑的巢非常简陋,常有幼鸟从巢中坠落),但是,它们的性情很是勤恳本分,凡事自力更生,绝不会窃取其他鸟类的巢穴。

而真正强占喜鹊巢穴的元凶是红隼,红隼是中国分部最广、遇见率最高的猛禽之一,也是城市生活适应得最好的猛禽之一。也许,你看这篇文章时耳边正传来它们的叫声。

红隼搭巢的技术和喜鹊相比,那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自然对精美而结实的喜鹊巢垂涎三尺,虽然红隼个体不大,但身为猛禽,还是能打得过喜鹊的,这样一来,隼占鹊巢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 鸵鸟的头爱埋在沙里 |

人们常用“鸵鸟心态”一词形容遇事逃避、自欺欺人的人,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鸵鸟总是喜欢把头埋进沙子里,似乎为了逃避什么。虽然这个词使用率很高,但这并不是事实,鸵鸟才是那个被冤枉的。

其实,任何鸟类或哺乳动物,如果把头埋在沙中就会影响呼吸,是不可能长时间这样做的。鸵鸟经常低着头,是在查看地里的鸟蛋,因为它们习惯把鸟蛋埋在地洞里,需要一天多次翻动并照看。这样,从远处看起来,就像把头埋在了沙子里。

当然,如果一只鸵鸟在孵化它的宝宝,这种时候你可能会有幸看到它们将头埋进沙中。但是更多时候,你可能连它们的影都找不见,因为它们为了保护孩子和自保,早就躲到人类找不到的地方去了。

野生鸵鸟奔跑速度快,耐力极强,绝不是容易对付的角色。他们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早就练了一身自我保护的本领,为了生存根本无法逃避。与人类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相比,鸵鸟们才是是敢于直面生活的真勇士。

| 熊猫只能吃竹子 |

熊猫作为中华民族的“国宝”是名副其实的,早在黄帝时期就曾驯化过熊猫(古称貔貅)等猛兽,并凭借这些驯化的猛兽在逐鹿中击败了炎帝。因此熊猫的繁衍可以说是非常悠久了,但你可知道,远古时期的熊猫宝宝们,却并不是只吃竹子,它们的饮食习惯,是无肉不欢的。

大约1万年前,随着人类的出现,怕人的熊猫避居住到了高山密林和你深谷中,成了真正的“隐士”。隐居之后的熊猫们开始时以山羊、竹鼠和昆虫为食,但是,山里的动物很稀有,它们会经常饿肚子。

为了种族的繁衍和后代的幸福,熊猫开始被迫适应环境,它们尝试着吃起了植物,而这其中比较合胃口的就数竹子了。随着吃的植物日渐增多,它们的身体里一种叫“T1R1”的基因发生变化,失去了活力,它们再也无法欣赏肉类的美味(替熊猫难受1秒钟)。

其实,熊猫的肠胃更适合消化肉类,竹子的养分它们只能吸收20%-30%。因此,成为素食主义者后,熊猫们每天必须花14个小时在吃上,吃掉38千克的竹子,连排便都要排40次,大量的食物才能给予它们足够的安全感。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熊猫才是隐藏最深的吃货啊!

以上这些故事,听后会不会有点幻灭呢?原来那些曾经以为的美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读后有所收获就好。您还知道哪些被误会的传说,或美丽、或传奇,何不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发表评论

陕ICP备2022006270号-1 网站地图 抖音真文案网